在认定是否不是挂靠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情形:
如果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正式退休或依法提前退休,一般不被认定为挂靠。
在事业单位改制等特定情况下,个人保留事业单位身份,并在其下属企业工作,且社会保险由事业单位缴纳,不被视为挂靠。
大专院校等研究机构聘请的在职教师或科研人员,如果其社会保险由所在院校缴纳,同样不被视为挂靠。
属于军队自主择业的人员,其情形也不被认定为挂靠。
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买断社会保险的个人,在此类特殊情形下不被视为挂靠。
存在其他法律法规或国家政策作为依据的情形,也不被认定为挂靠。
此外,审判实践中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挂靠人通常以被挂靠人名义参与招投标和签订合同,但二者间无产权、劳动关系或财务管理关系。
施工现场的关键管理人员(如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如果未与被挂靠人签订劳动合同或未建立劳动工资或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可能不被视为挂靠。
挂靠人自筹资金、自行组织施工并自负盈亏,而被挂靠人仅收取管理费,不参与具体施工或管理。
被挂靠人与发包人之间可能没有实质的工程款收付关系,而是通过“委托支付”等方式进行。
如果被挂靠人不能提供关于建筑材料采购、租赁合同及发票的证明,或者其信息在社保、公积金和注册关系上存在不一致,这可能表明存在挂靠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认定是否不是挂靠需要根据具体的事实和证据,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