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非遗
而在这座神秘的洞府迷宫附近的小妥倮苗寨,有一处织金县民族工艺文化传承中心。精美的蜡染、刺绣作品让人眼花缭乱,从被扇、围腰到裙、帽、袋、鞋、书画、包布等节日及日常服饰,各种各样的蜡染刺绣品,多多可真是长见识了呢~那么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贵州人,你对古老的苗族蜡染又了解多少呢?
=origin=
蜡染,古称为“蜡缬”。
古代蜡染应用
来源:非遗东方 隋代宫廷手工艺品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一块方巾,一尺蓝布;一笔一划,一点一捺。或似汤汤瀑布泉,又似白烟花簇雪。蓝底白画,至简之色,开出至繁之美。
关于苗族蜡染的起源,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开始出现一些精美的特殊花样。蜡染在唐代尤为盛行,技术也日趋成熟,分为两类:单色染与复色染。然而自宋代以来,蜡染就开始衰退,但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传承至今。2006年,苗族蜡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经过历史洗涤的蜡染作品,看似平凡,却又在不经意间散发着诗意的鲜活,浪漫的色彩和手工艺的不断创新经久不衰,魅力不减。
=Distribution=
蓝底白画的苗族传说
太阳纹纹样
中国人对蜡染的传承和喜爱,不限于某一个地区和民族。蜡染流行于苗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贵川湘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贵州分布最为密集,又被称为“蜡染之乡”。
贵州的苗族蜡染有多种类型,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异而形成各自的风格。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织金型蜡染,其图纹多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民间故事、龙纹等。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应用于服装和各种生活实用品。
=Pattern=
苗族人乐观的生活态度,还有千百年积累下的智慧。
各类动植物图纹
艺术源于最朴实无华的生活,而最质朴的是最民族的,最单纯的是最用心的。苗族人民将生活的细枝末节绘于白布上,一笔一划道出生命的本质。蜡染中的图纹随心而做,传统工艺世代相传,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赋予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
对于这些精美又有趣的图纹,你又了解多少呢?
细说纹样与图腾
01
鱼纹
鱼纹代表着对生殖与繁衍的崇拜,对多子多孙的祈福。
02
龙纹
贵州苗族蜡染中的龙显得稚拙却与自然和人更为亲切,同样也有着驱祸迎福,龙腾升达之意。
03
鸟纹
苗族蜡染中的鸟纹多为欢快生动的形象,苗族姑娘借此纹样,寄托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希冀。
04
铜鼓纹
铜鼓纹为贵州民间蜡染最为古老的纹样,苗族人通过铜鼓纹,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亦表现了对太阳的崇拜。
05
蝴蝶纹
蝴蝶纹在苗族蜡染纹样中比较常见,其中蕴含着美丽而神圣的传说,以此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热爱与崇拜。
06
螺旋纹
各少数民族中都对此纹路有不同解义,而在苗族文化里,螺旋纹同样载负着对祖先的缅怀。
07
花草植物纹
有说苗族人民在历史的大迁徙中为了记录迁徙途中的艰辛跋涉,便将路途中的花草印于衣物上,以志对故乡的怀念。
08
星辰山川纹
有时一根弯曲的线条即代表山川河流,也可画作房屋,星辰。而这种抽象化的表达方式可能表达出对故乡河山的怀念和尊敬,已融入到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去。
=Craftsmanship=
蜂蜡为墨,蜡刀为笔。
苗族蜡染工艺流程分为烧蜡、画蜡、染布、蒸煮、漂洗等多个步骤,画蜡是其中最具创造力的一步。不仅需要精湛的手艺,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最终留在布面上的图纹,就取决于手里的铜刀在布面上留下的融化的蜡迹。传统的蜡染丛植棉纺线织布,到种植板蓝根发酵制作蓝靛,再到画蜡的颜料蜂蜡,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苗族人民和自然相伴积累的智慧。
看似简单的操作,但实际上使用蜡刀绘制图案并不简单,单单是保持蜡迹的均匀,就十分吃力,更不用说是我们所看的那些更为精细繁复的图案了。心灵手巧的苗族女性,正是用这把弯弯的蜡刀,一笔一划将心中最美的画卷变成了身上的服装,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无可替代。
蜡染高跟鞋与镜子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冰纹痴绝处,靛蓝永不朽。
在苗族文化中,每个女人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每一位母亲都会传授蜡染技巧给自己的女儿。在我们去到的织金县官寨乡,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杨婆婆,我们在这里静静地聆听着她的家庭与苗族蜡染的故事。
杨婆婆的女儿蔡群曾拾荒四年、打工五年,谁能想到这位有着如此经历的贵州姑娘如今已是全国人大代表。她在少女时就因苗绣天赋小有名气,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她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到外地去讨生活。2006年,对蔡群来说十分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年,她参加了毕节市举办的手工艺比赛,一副蜡染作品《织金洞银树雨》一下就荣获“毕节名创”二等奖。也是这一年,苗族蜡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让蔡群看到了机遇。通过不懈努力,现在蔡群公司已经开设了网店,全国各地订单源源不断……
听着杨婆婆欣慰的话语,看着她被靛蓝染遍的双手,我们无一不被她们对民族文化的用心和坚守所打动,不由得心生敬意。
蔡氏文化传播频道丨杨婆婆手把手教蔡群蜡染和刺绣技艺
蔡群作品
匠心独运,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工艺及工具的变化创新,很多彩色蜡染也带给了欣赏者更多不同的艺术体验。如今的传统蜡染,已经成为苗族等少数民族十分出色的文化特征。然而传统艺术只有和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被现代社会所认可。
随着个性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别具一格的蜡染也在不断地走向世界,融合各国的时尚元素,应用于许多创意手工作品中。
非遗,让旅游更有趣味。
以往的旅游发展,仅仅停留在观看山水,领略自然景观的高度,然而这样的模式却缺乏体验性和互动性。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加难以吸引游客进行二次旅游。
旅游要有体验和故事,非遗饱含了丰富的故事,对非遗项目的深度挖掘和全方位利用,可以填补传统旅游内容的空洞。独具特色的非遗旅游体验能为城市居民、外地游客及境外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
比如丹寨万达小镇中引入了苗族锦鸡舞、芒筒芦笙、皮纸制作技艺、蜡染等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6个贵州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苗族、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核,融商业、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让游客流连于源远流长的非遗传统。
“非遗+旅游”不管是对非遗传承还是旅游发展,都是一举两得,会为游客带来更有深度的风景。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
但那些民族特有的手工艺,
仍然保留着对传统的继承
和对自然朴素的眷恋。
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需要你我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