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村里没有分红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村庄规模:即使是小村庄也有几百人,大村庄则有几千人。集体收入上百万的村庄相对较少,几十万是常态,十几万则很普遍。
分配比例:即使有几十万的集体收入,扣除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等后,实际可分配的资金并不多。分到几百上千人头上,每人分到的金额可能不如春节发袋面粉或发桶油的价值。
分配难度:面对几百上千户,如何分配是一个大问题。需要会计或银行代理,这些都有经济和时间成本。有些村庄可能因此选择每三年或五年才分一次红,而不是每年都分。
生产要素贡献:有些村庄认为,按照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更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而给村民分红没有依据,除非他们以自己的资金资产形式投入或参与。
户籍要求:分红资格一般以户籍为准,但也有村规民约的影响。如果某个家庭成员户口迁出,但其股权仍然可以保留在家庭内部,参与分红。
村规民约:有些村庄的村规民约可能规定不得分红,这也会影响分红的情况。
外出打工:有些村民因外出打工不回家,导致在分红时无法联系或不在场,从而失去分红资格。
捐款与分红:有些村民可能捐款参与,但这并不直接决定其分红资格。分红主要是基于投入的土地或资金。
综上所述,村里没有分红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经济分配的困难、分红成本的高昂、分红公平性的考量以及集体经济成员资格的认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村庄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参与情况,制定合理的分红政策和村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