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城垣图志
兴平市,古称槐里、金城、废丘。位于关中平原中部。
西周懿王时,王室衰,北方猃狁族强盛,对镐京威胁很大。懿王二年(前908年),都城从镐京(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迁至“犬丘”(今兴平县阜寨乡南佐村)。平王姬宜臼元年(前770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为东周。东周以后,犬丘属秦国之地,改名“废丘”。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确立郡县制,废丘置县,并在京畿置内史。子婴元年(前206年)2月,项羽入关,大封诸王。封章邯为雍王,都废丘;汉王刘邦怨项羽背约,五月领兵袭雍地。八月,塞王、翟王降汉,废丘章邯被汉兵围困。 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汉王刘邦引水灌废丘,章邯兵败自杀,废丘归属汉王管辖。高祖三年(前204),改废丘县为槐里县。 北周明帝元年(557年),撤销槐里县,并入始平县。景龙二年(708年),改始平县为金城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因“兴平军”讨伐安史之乱有功,改金城县为兴平县。取“兴旺平安”之意,县名沿袭至今。 兴平市境内有国家、省、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全市古迹文物210处6548件,其中34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境内主要景点有:茂陵、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李夫人等陪葬墓;杨贵妃墓、兴平北塔、清梵寺塔。
1914年,法国人谢阁兰拍摄,霍去病墓
古代兴平,不但出现过周代懿王时期的都城,而且还短暂存在过秦汉之际雍王章邯的王城,此外还在不同历史时期矗立过郡治城池。历史上兴平曾相继存在过周京故城,槐里故城,樊哙故城,文学、武学故城,茂陵故城,平陵故城,始平故城,以及马嵬故城等等。
周京故城是在周代懿王时期所建立的都城。此前,兴平称为“犬邱”,成为周朝都城后,即改为“太邱”,周王室东迁,秦国占据此地后,遂改为“废邱”。
秦汉之际,项羽所封之雍王章邯在兴平筑城,这时的废邱也是章邯的王城所在地。不久,汉军统帅韩信率军在关中击败章邯后,汉军将领樊哙在县南十五里筑城,在城西筑高台瞭望,即“樊哙城”。章邯则在县东十里,分筑文学、武学二城。
汉代,改废邱为槐里,同时另建茂陵县,筑茂陵城。此后兴平还相继建立过平陵城、始平城,这些城在不同时期还作过扶风郡、始平郡之治所。
汉武帝陵:1914年,法国人谢阁兰拍摄
隋代,始平县的治所由文学城迁到今县城旧址。至此,兴平的治所城池基本稳定,但也曾有短暂迁移。唐中宗李显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和亲,至始平县马嵬饯别,遂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并迁县治到马嵬城,以示纪念。安史之乱时,因驻守金城的“兴平军”平叛有功,又改县名为兴平县,治所也由马嵬再迁回槐里旧城,县名也沿用至今。
明代兴平县城图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兴平县城图
兴平城治的地理位置 :位于咸阳市西陇海铁路北侧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
兴平县城已有1400年历史:雍正《陕西通志》记兴平县城曰:“隋大业中筑,周七里有奇,门四。”据《太平寰宇记》,兴平县城系隋大业九年(613)自文学城移于今所。可知兴平县城筑于隋大业九年,至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
城墙具体信息不详。
兴平县卫星图 @兴平网友田大刚 卫星图浅绿色区块为50年前的兴平县城。那时候,南十字远没有今天这般繁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北十字才是当之无愧的县城中心。那时候还没有县门西街,南西南巷西南方全是空旷的土地。南大街、南关路只是沿街两边有些商铺,呈线状伸向火车站。
今卫星图
解放初,兴平城内古建筑很多,东大街的城隍庙相传为明朝大宦官刘谨所修,比三原城隍庙规模更盛。雕梁画栋,十分壮美。民国时,国民党抗战伤病驻内,因失火而毁。 鼓楼位于县门街与南大街交汇处,1952年被拆。往东行200米还有钟楼,砖木结构,庄重肃穆,因影响交通于1965年被拆。 现西关小学处原为西关老爷庙,民国尚存石人、石马立于西城跟下。石人有一丈多高,后来被砸烧了石灰。 北大街路西的山西会馆,前为古戏楼,后为关羽庙。兴平最早的电影院就设在其内,一张票只要五分钱。三清殿,建于高台之上,雄伟异常,是当时兴平城内最高的建筑,只可惜于1979年被拆。 唐代始建的保宁寺(明后称清梵寺)位于西街,门前的木牌坊古朴端庄,所立的南北二塔更是巍峨高大,现如今只余北塔怅然孤寂。
兴平双塔(年份不详),如今仅存北塔
现在西关小学的地方原来是关帝庙,供奉着关云长;市委党校的地方原来是城隍庙,供奉着兴平城池的守护神——城隍爷,现在建筑公司的位置原来是东岳庙,供奉着三娘娘;市种子公司现在的位置原来是三清殿,供奉着道教的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灵宝元始天尊、道德元始天尊。
兴平北黄山(1928年)今马嵬街道办事处黄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