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一两白银等于多少人民币(古代一两银子换人民币多少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09:22:27    

在很多古装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风尘仆仆的侠客走进客栈,大声喊叫让店小二赶紧切点好酒好肉,酒足饭饱时,侠客优雅地触动了店小二的手。他接过银锭,扔在柜台上,然后就离开了。

按照马未都老师的说法,古人确实使用白银作为支付货币,但他也必须找零。散银(碎银)是古代百姓使用的交易货币。

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多少钱?什么是破损银币?

白银成为交易货币是在汉代,但真正深入民间是在明清时期。

白银与铜币不同。由于其价值较高,很难组合和分割使用。因此,白银消耗换取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当然,不同朝代白银的购买力也不同。比如唐代贞观年间,一斗米卖5文铜钱,一两白银折算成千文铜钱。按十斗一石计算,唐初、中期一两银子可买大米1180公斤。

按现在每粒米两元的市场价格计算,贞观时期的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四千七百元。宋代时,一两白银可购买500公斤大米,折合人民币约1000元。

清朝时期,一两白银至少可以购买100公斤大米,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约合500元。

另《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记载:“文武官员年俸: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80五品60两,七品60两,八品45两,八品40两,九品33两;普通人月收入京城人也就两两银子左右。”

由此不难理解,历朝历代白银的购买力都比较强。侠客在影视部分扔几十两大银锭当饭钱,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毕竟清朝的一等官员每年只有180两(官俸之上)。可想而知,普通家庭是多么的贫困。

明朝中叶至清康雍年间,外国人来华从事贸易,带来了大量的白银。从明朝隆庆年间起,官方确定了“用银用钱”的办法,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虽然白银是合法的,但其使用却比较困难。中国古代的官方银币常为“银锭”,民间俗称“元宝”。款式往往只是“十两”、“二十两”、“五十两”……

人们铸造的银子被称为“底银”,品质没有好坏之分。有不少商人将铜、锡、铝、铅等类银金属掺入白银中。

因此,银的品质及其形状大小的不同,也是银无法取代铜币作为官方货币的原因。

为了方便日常交易中使用白银,明清时期,人们外出时除了携带银子外,还携带剪刀和děng。

楥子其实是一个小尺度。除了称量白银外,还用于称量名贵药材和香料。

他们用剪刀“切割”银子,然后用剪刀将整块银子称重并切成几小块。这不仅使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让您通过“切割”看到银的纯度。

李冉熙在《清末天津“钱鬼子”揭秘》中写道:“要想知道里面是铅还是铜,必须用大银夹子剪开才能查出真相。那时候每张银票上都有这样的东西,无论多重,五十两的“整库”银锭放在剪刀里,坐在屁股上就能把银锭剪成两半。 ”

不仅可以切割银锭,还可以交易银簪、银手镯。这就是日常交易中使用的银币的由来。

例如,当古人用三两银子买了两两东西时,商人当着买家的面称了五两银子,看重量是否足够。

确认不缺银子后,商人用剪刀剪下三两银子,分成两两和一两。如果一次切割的重量不正确,经销商会多次切割,直到银子被分成毫米。

一般来说,古人人在想要使用废银之前,通常会在家里切割它。这样外出时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也避免了一些无良商贩在切银时发出噪音。

但就算你有三两银子,你也不能买个值三两银子的东西就走人。因为经销商仍然要对你的银子进行称重和切割,以防止银子中含有太多杂质。

这就像今天的收集站。在购买铝、铜等金属时,他们会根据纯度给出合适的购买价格。

明清时期,碎银不仅用于贸易,还用于支付工资。在江西景德镇、浙江嘉兴的油厂,数以万计的工人每天辛苦劳作,每天的工资是两毛钱,基本上都是用废银支付的。

历史课上,我们应该学习“霍消费还公”这个典故。这条线索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时期,与本文中的碎银子有直接关系。

古代政府收税时,将碎银熔成银锭,熔碎银的损失就是“火废”。为了避免自身损失,地方各级官员常常额外收取“火耗”。

清朝康熙年间,政府征收赋税一两,“火耗”往往加至十二两。很多农民一年收入连十两都不够,朝廷也不收所有的赋税。只有那些中饱私囊的贪官才能得到很多钱。

后来,雍正皇帝决定实行“归还公火耗”。经过十几年的认真整治,国库收入直线增长,农民也不必额外缴纳太多“附加费”。说起来,这一切都是造成“断银”的原因。

从以上几点来看,影视剧中出现大银币随手掉落而老板不找零钱的场景,在现实历史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虽然这些英雄视金钱如粪土,收起银器后就离开,但店里的会计还是要拿着剪刀剪来核实银器的实际重量和纯度。

此外,大多数古人主义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使用银条,就像今天大多数人不直接使用支票来支付餐费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认真对待影视作品,只把它们当作茶余饭后的娱乐!

参考:《明史》《大清会典则例》《清末天津“钱鬼子”揭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