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中国第二大湖,也是长江最大的天然渔场。“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岁复年”。它不仅水域辽阔,水温适度,日照期长,而且集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五水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湖内有草滩草洲,鱼饵丰富,很适宜鱼类的繁殖生长。据不完全统计,湖内共有各种鱼类100余种,以鲤、鳙、鲫、鳊、鳜、鲶、鲭等较多,其中以银鱼最为著名。
银鱼古名“脍残鱼”,是鱼类中较小的一种。鄱阳湖银鱼细长光滑,全身银白,呈肉色。蹦跳时银光闪闪,晒干后质地雪白透明,因而得名“银鱼”。银鱼四五月间群游于鄱阳湖中,体形细小扁平者称“绣花针”,圆壮者称为“圆壮银鱼”。
关于鄱阳湖银鱼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鄱阳湖畔住着一位孤寡老人。一天,老人到镇上赶集,捡了一个要饭的小孩,起名叫“春生”。从此,爷孙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贫寒。但年幼的春生十分懂事,帮着老人做事,成为了老人家的好帮手。
有一天的冬季,春生在家门口救了一个衣衫褴褛、快要冻僵的白发白须的老头,并给他做了一碗加了芝麻的白米饭。该老人其实是天上的神仙,特来人间试探春生。春生的孝顺和善良感动了老人,就指点春生到鄱阳湖打鱼。春生把老人没吃的芝麻饭倒进湖里,饭粒沉到水底后,慢慢变长,一会儿变成小鱼游了起来。春生把鱼捞起来,煮给爷爷吃,其味特别鲜美,并给鱼起名“银鱼”。从此,春生以捕鱼为生,日子愈过愈好,后来他盖了房子,娶妻生子,一家人都很孝顺老人,老人活了九十多岁无疾而终。
鄱阳湖银鱼和太湖、洞庭湖等地的银鱼不同。该银鱼属定居型一类,不是回游型,故而味道特别鲜美。因而鄱阳湖银鱼是淡水鱼类中之珍品。肉质细嫩清凉,味道极为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是酒宴之佳肴,堪称湖鲜之首。据鄱阳湖畔的都昌县地方志记载:自唐以后,该县每年都要向皇帝进贡百余斤鄱阳湖银鱼的干品。
鄱阳湖银鱼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无论干、鲜,均有益脾、润肺、补肾、增阳、去虚、补阴之功效。
鄱阳湖银鱼主要产区为江西的都昌、余干、鄱阳县,这里水面辽阔、水深岩多,为银鱼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所以湖中银鱼出产丰富。80年代初,仅都昌县晒制的干品达到16万斤。令人痛惜的是近年来,由于广泛滥捕,造成银鱼数量的急剧下降,加上向湖内排放的污水污物,使得银鱼的繁殖和生长环境恶化,产量大为减少。如今,鄱阳湖银鱼干品产量只有几千斤了。如果再不采取措施,鄱阳湖银鱼将有可能从人们的餐桌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