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的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情况,为其确定矫正小组,负责落实相应的奖惩方案。矫正小组可以由司法所、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的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社区矫正对象为女性的,矫正小组中应有女性成员。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治、道德等教育,增强其法制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悔罪意识。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8小时。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为了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而制定的办法。该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于2012年1月10日发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社区矫正的执行方法包括假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等。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这些办法旨在通过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