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近年来风靡了网络,也抚慰了喧哗浮世里的一颗颗心。千余年前,当韦应物写下它的时候,那些酸楚和寂寥,便跨山越海,留给了世人一路的回响。
《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韦应物写下这首《简庐陟 》的时间,是他的人生被国家动乱完全改变之后。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世家,十五岁的时候就做了唐玄宗的亲卫。跋扈狂傲,横行京师,韦应物就这样恣意地过着自己的少年生活。
没有多久,安史之乱爆发了,乱了山河,乱了朝廷,乱了大唐的每一个子民。玄宗逃往蜀地,并非重臣的韦应物失去了职务,也失去了他曾经的逍遥和羁狂。他蓦然发现,没有了家世的加持,他竟在瞬间变得一无所有。从此,他发奋读书,安稳持重,随着大唐的没落,韦应物重生了。
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但是国家依然战乱不断,军阀割据,叛乱四起。安史之乱结束三年后,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反叛,他杀了陕州监军张志斌,叫嚣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唐代宗派郭子仪前去平叛,没想到周智光被杀后,后蜀又起战乱。曾经繁盛宁静的大唐,似乎一去再也不复返了。
韦应物在安史之乱结束后,辗转了许多地方担任官吏。此时的他早已脱胎换骨,成为忧国忧民的朝廷官吏。这首《简卢陟》正是韦应物在周智光被剿灭,后蜀又起乱的这一年所写。眼看山河冷落,眼看战乱不休,他深深地担忧,深深地落寞。
诗的前两联“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人生就像那高雅的乐曲,却难遇知音之人,在这烦恼不安的羁旅中,我在淮海之滨深感寥落失意。自从家国沦落,孤独便如影随形,那是世事的颠沛,也是战乱带给每一个人的伤痕。
推算起来,如果说这是韦应物在去往他乡任职的途中,那就比较合理了。摇摇欲坠且失了颜色的大唐,使得韦应物在羁旅中的寂寞更为寂寞,悲伤更为悲伤。国家的变故改变了他的所有,虽然他不再是那个嚣张的浪荡子,但是家国动乱让他失去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想起这些,他无法不忧怀,不悲伤。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山涧的树沾满了清晨的雨露,山中的鸟儿也在为暮春而悲啼。这是羁旅途中的一个山间早晨,暮春的细雨似有似无地洒下来,清幽宜人的世界里,又有几分寂寥,正迎合了诗人那些年的心绪。幽静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将战乱仿佛阻挡在了另一个世界,可是诗人却无法忘记这已非盛世的现实。他久久哀伤,又深深彷徨。
最后,他写下了这一千古佳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我这里有一瓢酒,希望可以抚慰这一路的艰辛跋涉。此处“风尘”既指羁旅中的劳顿,又指人生中的变故困苦,还指山河不整、家国不安的现实。所有的苦痛悲伤,愿景失意全都在那一瓢酒里了。
这首诗是韦应物寄给外甥的信,“简”便是写信的意思,而诗题中的“卢陟”正是韦应物的外甥。韦应物多有宦游,又生逢乱世。乱世中的种种劫难,使得他真心将所有的悲慨都寄托在了一瓢酒中,那是一种无处安放的悲伤。
走过太多的山川江海,那些年,韦应物最常做的事,就是听着山风,望着皓月,饮下一口又一口烈酒。伤感至深处,他说:“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