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来维持,主要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维持,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
可进入临床,很多住院医师都会疑惑:
1、科室平时在输白蛋白或球蛋白之后半小时都静推 20 mg 速尿,上级说是减轻心脏负荷。
2、如果没有心功能不好的话,一般情况我都不推。真要推的话,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
白蛋白,有什么作用?
30%~40% 的白蛋白在肝脏合成后进入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中白蛋白的的半衰期约为 16~18 h,健康年轻人总白蛋白半衰期约 12~19 h。
1. 调节体液
白蛋白构成了 70%~80% 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这一功能 2/3 是因为白蛋白的大分子量和高血浆浓度,1/3 是因为白蛋白具有 Gibbs-Donnan 效应,即白蛋白为带负电荷分值,可吸引带正电荷分子进入血液系统,如钠离子、水 [1]。
2. 运输、胶体保护的稳定作用等。
什么患者需要输白蛋白?目的为何?
1. 严格掌握白蛋白适应证
《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2] 明确提出,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存在禁忌:
该指南中提到,利尿治疗失败的急性外周水肿或肺水肿患者可短期应用 25% 的白蛋白联合利尿治疗。
2. 现有白蛋白使用 3 大误区
(1)补充营养
白蛋白仅在氮代谢障碍时为机体提供氮源,体内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使用反而会抑制机体本身白蛋白的合成。
另外,人血白蛋白分解产物缺乏合成其他蛋白质的一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且白蛋白降解半衰期长,输注白蛋白短时间内并不能发挥营养作用,营养不良患者应强调肠内外营养适当提供营养成分和热量。
对于严重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补充白蛋白是为了保持基础血浆白蛋白水平以维持机体正常稳态。
(2)提高免疫力:参与机体免疫过程的是球蛋白,并非白蛋白。
(3)补充血容量,广泛用于危重患者
《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提出:扩充血容量首选晶体溶液,其次为非蛋白胶体,最后是白蛋白。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 (2014)》[3] 指出:不推荐白蛋白作为首选复苏液体,因其并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而且价格昂贵。
临床上,白蛋白的用法用量?
用法:一般采用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
为防止大量注射时机体组织脱水,可采用 5% 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稀释作静脉滴注(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
滴注速度应以每分钟不超过 2 mL(约 60 滴)为宜,但在开始 15 分钟内,应特别注意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上述速度。
用量: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
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 5~10 g,隔 4~6 小时重复注射 1 次。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 5~10 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白蛋白静点后,为什么常规用速尿?
实际上,目前对于白蛋白、利尿剂使用顺序的循证证据较少,且证据等级不高。
1. 先白蛋白,后速尿
一般认为,输注白蛋白后,机体胶体渗透压升高,组织间液进入血管,造成组织间隙水肿减轻、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增加。
利尿剂可扩张肺部容量静脉,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加上其利尿作用,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
因此,大家普遍认为:白蛋白静点后,常规用速尿。
2. 先速尿,后白蛋白
有文献报道过白蛋白、速尿输液顺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4] :
研究得出结论:应先输注利尿剂,后输注人血白蛋白,以减少蛋白的丢失,延长白蛋白在体内的留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