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故宫保和殿与殿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7 08:20:50    

保和殿与殿试

中和殿之后为保和殿,为前朝三大殿最后一殿。中和殿宽九楹,重檐垂脊,进深五楹,面积约一千二百四十平方米。太和殿规格最高,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保和殿稍次于太和殿,也十分宏伟壮观,给人以灵活秀丽之感。

保和殿正中设宝座,向前出殿门有玉墀三道,与太和殿丹墀相连。三大殿同建于一个大台基之上,呈工字形,为一组联系严密的建筑。

保和殿向北也有三道玉墀,都处于中轴线之上。该殿左右各一门,叫后左门和后右门,与太和殿的中左门、中右门相对。每门宽三楹,向南,前后有台阶。自太和殿至保和殿,东西两庑首尾相连,四角各修一座角楼,中间用甬道相连。

保和殿在明代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始改称保和殿。

皇帝常在此殿举行宴会,赏赐王公大臣。如除夕在保和殿设宴,受赐入宴的有蒙古的王公以及亲王贝勒和文武大臣。其仪式场面均很隆重。要在殿南正中张设黄色大幕,幕下陈设各种彞器。开宴时,在殿内为外藩王公及内廷大臣之席,在丹墀上设台吉暨侍卫席,在大殿左右檐下设乐队。宴饮之前举行宴飨之礼十分繁琐。清代学者朱彝尊曾有一首《除日保和殿侍宴》诗,记叙当时情景:

珮结绯鱼后,樽开白兽先。

呈能勾乐队,密坐润炉烟。

紫路频除夕,青镫异往年。

谁当颂椒会,犹侍圣人前。

按清廷规定,保和殿设宴,用饽饽桌九十:张,酒四十瓶,每桌用酒限为八两,一般人是两人一桌。虽有隆重的典礼,但最终时仍有嚣乱抢复的事情。据《翁文恭日记》记载,待皇帝起身离席时,群臣也三叩头而起立,随众出殿,这时喧嚣声就发生了。不等殿门完全关闭,就听见里面盘盏撞击,原来是执事人员在殿廷宴毕之后,争抢酒果,俗名抢宴。

保和殿又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所谓殿试,是指皇帝亲自考试全国最优秀士人。在殿试之前,先由钦点读卷大臣拟好试题,进呈皇帝御览,由皇上钦定之后,由读卷大臣捧到内阁,进行秘密刊刻。然后派护军统领带领护军在内阁门外严密稽查。

到殿试前一日,由鸿胪寺官员在保和殿内东旁及殿外丹墀上正中设立黄案,再由礼部官员会同銮仪卫官员监督员役把参加殿试的贡士名次粘贴在桌案上。殿试当日黎明,内阁官员身穿朝服,手捧试题,摆放在殿内东旁黄案上,礼部和鸿胪寺官员带领贡士从午门进官,于殿前两排站立,读卷官及有关执事人员也在丹墀下两排站立。

内阁大学士上案捧题,从保和殿中门出殿,授给礼部堂官,再到丹墀放在黄案上。其后行三叩九跪之礼,由礼部司官发试题,各贡士下跪领受,三叩头后起立。由鸿胪寺官引贡士各至试桌,然后开始答题。规定到日落山时交卷,卷收齐后封箱贮存,送到午门内朝房,由收掌官保管,再送读卷大臣公阅。

读卷大臣阅毕,把前十名的卷子进呈皇帝钦定。此后由吏部、礼部司官传来前十名贡士,由读卷大臣带领引见,恭候皇上钦定甲第名次。钦定之后,读卷大臣把原卷捧到红本房,前三卷填写一甲第几名,后七卷填写二甲第几名,再交内阁列入金榜。

殿试规矩最严,但也有例外。规定日落就要交卷,但据《啸亭续录》记载,刘凤诰少保,是己酉年探花,在殿试时,天已昏黑,他尚未写完卷子,监试大臣要赶他出场。只有常青说:“这书生的书法极秀劲,可给他点烛,让他写完。”果然到金榜发布时,刘凤诰被定为一甲第三名。

殿试对某些人来说,则是很难遇到的腾达之机。据《凌霄一士随笔》记载,徐树铭参加殿试时,咸丰帝尚未即位,也被派来监考。徐树铭试卷已写完,但尚未交上,因急着要上厕所,见旁边有少年,便请他说:“劳驾代为关照试卷。”少年趁他上厕所的功夫,翻阅他的试卷,很欣赏他的文章写得好,于是默记下徐的名字。其后不久,道光皇帝驾崩,咸丰即位,徐树铭受到超级提拔,这是因为当时那个少年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保和殿在清代曾两度改名,顺治二年至十三年,改名为位育宫,康熙元年到八年,改名清宁宫。这两次改名,均因两位皇帝当时住在殿内。后则均迁住乾清宮,则又改名为保和殿。

康熙住清宁宫(即保和殿)时,以三藩叛乱、黄河决口、粮食漕运三件大事最为难办,日夜思谋,便亲书三事大略挂在宫柱(即保和殿柱)之上。三藩即云南王吴三桂、广东王尚可喜、福建王耿继茂,康熙十二年时吴三桂发兵反,闽、广都起兵响应,为平定叛乱,朝廷大伤脑筋。

在保和殿举行殿试,卷长一尺四寸,白宣纸共七层,凡八开,每开十二行,每行二十二字,加抬头顶格为二十四字。在殿试发试题考卷时,曾发生贡士争夺题纸之事。殿试为文章之事,但偶尔也用武臣阅卷。乾隆年间,兆惠因在西域班师回朝,皇上特命他参加殿试阅卷,但兆惠不懂汉文,皇上就说:“只要看试卷上图多者,就是佳卷。”道光年间,又让相国津预读卷,津预也不娴汉文,只好托同事代他圈定,而且还把这事告诉监考的人,一点也不隐讳。

殿试试卷的审定优劣,并不完全看文章的好坏,有时反倒是其他的因素决定了一切。据王士祯《居易录》记载,当年殿试,阅卷官都定吴昺为第一,載有祺第二。但经康熙皇帝钦定后,把有祺定为第一,吴昺第二。其实文章还是吴昺写得好,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康熙酷爱书法,他曾在《御制文集》中说:“朕万几余暇,留心经史,时取古人墨迹临摹”。他不仅临摹,还大量书写,他曾让张玉书、查升等人到乾清宫阅览他亲笔御书的字幅一千四百七十二幅,凡是书法高明的官员,康熙常让他们当场作书,鉴赏嘉奖。所以这次他在阅卷时,第一是看谁的书法好,吴的文章虽好,怎奈书法不如有祺,故只好屈居第二了。而清朝殿试试卷讲究书法之美,也由此开其端了。

但也有不看书法只凭文章好坏而成功者。如道光三十年殿试,曾国藩以礼部侍郎担任阅卷官,极力赞赏贡士俞樾的试卷,因为他的诗第一句为“花落春仍在”,与小宋的“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存半面妆”无异,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于是定为第一名。而俞樾从小就不习小楷书法,在当时殿试极重字体的习惯下,能在书法不佳的情况仍取为第一,实属不易。

殿试时也有全凭运气得中的例子。乾隆五十九年殿试时,尚未到中午,监考官忽然命参加考试的贡士下跪,原来是皇上驾到。皇上一到,就问有人完卷了吗?当时还没有一个人完卷,只有一个人回答已写完,但还没誉正。皇上命令把草稿呈上,御笔修改诗一首,此人竟然因此列为第一等。

清代对翰林院的翰林、詹事、编修、检讨等文辞官员,也要不定期进行考试,试场也在保和殿,这叫大考。其规矩也很严格,故相传有翰林怕大考的说法,并有诗嘲笑之:

金顶朝珠褂子貂,神仙终日乐逍遥。

忽闻大考魂俱掉,任是神仙也不饶。

根据规定,大考分为四等,也由阅卷大臣校阅试卷,皇帝重加审阅,亲定等级名次。前三等要降秩夺俸,四等的则要降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