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破楼兰、斩楼兰,古人为什么如此仇恨楼兰 ?小国就该有小国的样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24 17:36:27    

古代西域那么多国家,我想只有楼兰这个名字是最为现代人所知晓的,如果不信,请看下文,下面就是西域三十六国的国名,你可以看看有比楼兰更让你知晓的国家吗?

(汉朝西域三十六国):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车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反正我看完,直观的感受还是楼兰这个名字听说过最多,其次是大宛,因为大宛有汗血宝马。而且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句里,楼兰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上面这两首诗词,可谓家喻户晓,也正是这两句诗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楼兰这个西域古国。其实写楼兰的诗句岂止这两首:

岑参的《凯歌》: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辛弃疾的《送剑与傅岩叟》: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上面的诗句不管出不出名,也不管作者是不是边塞诗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只要涉及到楼兰的,那一定不是破旧是斩,都是一副不灭楼兰誓不罢休的气势,那么楼兰国到底做了什么?让古代文人如此之恨,直接将其发展成了敌人的代名词。

首先,楼兰这个国家非常小,人口一共不满2万人,《汉书·西域传》记载:

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 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

按理说,楼兰既然是小国,就要有小国的样子,好好的安分守己,好好的在大国夹缝中生存,可是楼兰这个国家做的最出名的事就是截杀汉使,而且这事还干了不止一次,《汉书》卷九十六《西域传》中记载:

楼兰国为匈奴反间,数次截杀汉使

不仅截杀汉使,在汉与匈奴之间,楼兰一直在玩平衡,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墙头草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史书记载:

(楼兰国)不两属,无以自安

其实楼兰作为一个小国,玩战略平衡无可厚非,但是楼兰玩的并不平衡,楼兰屡屡截杀汉使,却不曾截杀过匈奴使臣,这着实让人可恨。后来,楼兰的国王也真正见识到了汉使的厉害,汉昭帝时,汉使傅介子出使西域,在途径楼兰时,直接杀了楼兰国王,一时间成为千古流传的事迹。《汉书西域传》对此事有记载

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悬首北阙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傅介子诛杀了楼兰王安归,把他的头悬挂在北面的城楼上。现在再想想李白的那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估计李白也想效仿一下傅介子的事迹。

其实楼兰这个国家的行径是着实可恨的,他鼠首两端,眼中没有是非,只有利益,不断挑衅大国,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则不断的干着为非作歹之事,古代文人将楼兰列为敌人的代名词,也表达了一种观点,那就是:两面派、墙头草的国家,注定让人憎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