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州,是一个以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
黎平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总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1.28万人。
截至2020年,黎平县下辖3个街道、14个镇、7个乡和2个民族乡。根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的统计数据,黎平县常住人口为412813人。
历史上,黎平县曾经是西戎、三苗的领地,在夏朝和商朝属于鬼方,周朝则属于楚国,秦朝时属于黔中郡。
隋朝时,黎平县属于辰州,唐朝时则属于叙州龙标县。
在明朝,黎平府隶属于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改隶贵州。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后,黎平府又重新归属于贵州。
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设立了古州厅同知,归黎平府管辖。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废除了镇远道,黎平县直属省。
1956年,黎平县划归镇远专区。
2013年至2023年,黎平县获得了多项荣誉。
2016年11月,黎平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2017年,黎平县被评为首批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
2018年1月,黎平县被评为2017年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
2018年12月,黎平县被评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2019年2月,黎平县被评为2018-2020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1月,黎平县被评为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
2020年6月,黎平县被评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2年11月,黎平县被评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拟确定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