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古代用铜镜清楚吗 为何能清晰照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6 12:16:37    

锈迹斑驳的铜镜在过去是如何做到光可鉴人、清晰照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人是如何打磨和保养青铜镜的。

01

磨镜客

铜镜刚铸造出来时表面凹凸不平,无法直接用来照面,必须将镜面处理至清晰可鉴的程度方可使用。然而,镜子用久了,会因氧化而变得昏暗无光,古人称“昏镜”,需要重新磨拭才能光亮,于是就催生了从事“磨镜”工作的职业,被称为“磨镜客”或“磨镜匠”。自从有了铜镜之后,就逐渐产生了磨镜客。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磨镜客,是《列仙传》中记载的负局先生,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负局”就是背着像博具一样的方形平板状磨镜器具。磨镜时,将昏镜镜面放置于平板之上,先将镜面清理干净,再涂上磨镜药磨拭,直至光亮如新。负局先生经常背着磨镜器具,在吴地的市场上溜达。给人磨拭昏镜,只收一枚铜钱的费用。他看似以磨镜为业,实则为患者送药治病,悬壶济世,好像传说中的仙人。

现有资料表明,最晚在汉代,磨镜就作为一种职业,成为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唐代,磨镜客盘桓于坊里之间,且时常出现在唐人笔下;南宋,磨镜客在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元明清时的史料有关磨镜的记载数量更多,且更为详细。

02

磨镜法

“明镜之始下型,曚然未见形容;及其扢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录磨镜具体方法的文献,见于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大意是说,刚从模子里铸造出来的铜镜表面很昏暗模糊,照不出身影容貌,需要使用玄锡涂抹,再用毛毡用力擦拭之后,人的头发眉毛细微之处都能在镜中清晰呈现。

不同时代由于铸镜工艺的不同,磨镜工艺亦有不同。晚唐,铜镜中锡的配比下降,铅的配比增加;宋代,铜镜表面粗糙,色泽变黑,磨镜就更为必要,宋镜在成型后,第一次开光就加涂了反光材料,之后也需要时常打磨以便保养;明朝的《天工开物》便记载着:“凡铸镜,模用灰沙,铜用锡和,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


以上所说的玄锡、水银等材料是研磨剂。其实,除了使用研磨剂外,很多时候还要有一块与镜面曲率半径一致的磨盘作为基准面,使镜面与之相磨,才能使镜面达到应有的平整光滑。幸运的是,四川彭山南宋留氏墓曾出土了一件磨镜砖,为我们研究铜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磨镜图

除了历史文献记述与磨镜相关的史料之外,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磨镜图》,为我们了解和认识磨镜这个古老职业,提供了清晰的图像资料。





清代后期,古老的铜镜逐渐被西方的玻璃镜取代,磨镜行业也逐渐消失。从西汉早期到清代晚期,历经两千多年,磨镜这个行当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