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财务会计部部长董明让的日程本,扉页上“守正创新,向光而行”的座右铭格外醒目。这位从业13年的财务“老兵”,依然保持着每天研读政策法规的习惯。“市场永远在变,但精益管理的追求永无止境。”他说。
创新管理,提升资金效能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董明让以“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带领团队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达到资金自平衡状态。通过创新“常专结合”管理模式、开展精准清欠攻坚,他积极化解企业全年资金压力,用实干书写新时代企业财务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2024年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前夕,财务部的灯光常亮至深夜。面对堆积如山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台账,董明让带领部门8名成员正进行数据“沙盘推演”。“每个项目都要穿透式分析,既要确保颗粒归仓,更要建立防欠长效机制。”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红黄绿三色预警标识说道。这个被他称为“资金作战地图”的数字化系统,最终推动“双节清欠”超额完成目标。
“清欠不能靠运动战,必须构建长效机制,实现长期均衡发展”。在清欠工作推进会上,董明让创新性提出“常专结合”管理体系。该体系建立“常态化防线”和“专项化攻坚”相结合的双轨机制,通过常态化防线搭建动态预警平台,将合同履约、结算周期等32项指标纳入智能监控,实现“月预警、季通报”;通过专项化攻坚,组建清欠专班,针对三年以上陈欠、重大工程款等“硬骨头”实施定制化清欠,正是这套“组合拳”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完成各项目标。项目会计小李记忆犹新:“某单位因财务人员更迭导致回款停滞,董部长带着我们多次深入该企业沟通对接,既讲法律依据又做情感沟通,最终啃下‘钉子账’。”
精研业务,锻造高效团队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强;人才培养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终身接力的马拉松。”在财务部组织的多次系统培训会上,董明让这句质朴的话语引发热烈掌声。这位深耕财务领域十余载的“老财务”,用创新的育人机制和系统的管控体系,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财务人员。他通过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激活财务系统内生动力。面对建筑行业财务核算标准化程度低、项目分布广的难题,董明让创新打造“全周期人才孵化工程”。他为初入职场的“财务小白”量身打造了“三阶九步”成长路径图,新入职职工要经历“认知筑基-实战淬炼-独当一面”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技能培训+项目实操+难题攻关”三重考核。“董部长就像‘财务知识云盘’,总能在关键节点给予精准指导。”2020年入职的财务人员李明军说起系统培训工作如数家珍。董明让利用在项目出差的机会,时常与项目财务人员进行沟通,从工作到生活,每次谈话或者工作沟通都能让项目财务人员既能感到轻松愉快,又能收获满满,有了老行家的经验指导,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难度再高的报表也能轻松应对,独自面对特别棘手的财务难题也能胸有成竹。
董明让制定的“全周期培训计划”,通过“导师带徒”“新老结对”等方式,系统提升了团队专业素养。他牵头制定的《财务监察计划》,推行全覆盖式财务监察,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督察督办,以点带面,把制度建设和管理办法落实到位,建立并完善了项目内控体系,提升了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担当奉献,彰显先锋本色
董明让始终将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想尽一切办法按时足额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确保职工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本保障不受影响。
为保障职工应有的福利待遇,他带领财务部工作人员展开“双线作战”。在保障职工福利待遇方面,财务部化身“精算实验室”,数十次模拟测算不同分配方案,只为寻找到最优解。在化解债务方面,这个戴着金丝眼镜的“财务大夫”展现出外科手术般的精准。为了高效率盘活资产,他通过精细化现金流管理,强化预算管控压缩非必要支出;通过创新设备融资租赁等方式,进一步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在与债权人谈判时,他独创的“阶梯式清偿方案”既守住了合规底线,又让合作伙伴看到了诚意。他以专业能力逐一攻坚,为企业稳定发展打牢根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董明让以匠人之心深耕财务沃土,用数据诠释责任,用专业书写忠诚。他像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守护企业资金安全;又如一座精准的“导航塔”,引领团队破浪前行。未来,他将继续以奋斗为笔、以初心为墨,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贡献新的力量。
(劳动午报记者 马超 通讯员 徐永春)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