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29日讯最是书香能致远。近日,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开展了以“爱祖国 共奋进”为专题的读书分享活动,以“院领导推文荐书+小组青年共读”的学习机制,引导青年将书香文化融入到地质人“为国找矿”的初心使命中,从书籍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建设新时代英雄地质队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领导荐书引领风尚
党委书记、队长李兆营推荐图书:《中国地质精神论》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镌刻着地质人初心与使命的力作。该书以百年地质奋斗史为脉络,从李四光、黄大年等先辈的赤子情怀,到新时代地质“三光荣”精神的赓续传承,深刻诠释了地质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信仰内核。读此书,既能触摸到地质队伍听党指挥、为国探宝的红色基因,也能感受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担当。当前,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任在肩,希望青年从书中汲取精神养分,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在山水之间书写新时代地质报国的新篇章!
党委副书记赵辉推荐图书:《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是一部淬炼意志的教科书。书中“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信念,恰是地质人跋山涉水、攻坚克难的生动映照。面对野外勘探的艰辛与科研瓶颈的挑战,愿青年从保尔的坚韧中汲取力量,以“烈火锻真金”的勇气践行地质“三光荣”精神,在逆风而行的地质征程中,铸就属于新时代的“钢铁品格”。
党委委员孙永胜推荐图书:《终身成长》
推荐理由:在深地勘探与数字地质技术迭代的今天,学习力决定竞争力。本书以跨界思维破解认知边界,倡导“成长型思维”的构建。青年地质工作者当树立终身学习习惯,保持对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敏锐度,让终身学习成为突破资源勘查难题的密钥,以持续进化应对地质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贡献青春力量。
党委委员、副队长冯超臣推荐图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推荐理由:地质科研需要“以终为始”的战略定力与“统合综效”的团队智慧。本书从“主动积极”到“不断更新”,为项目管理与个人成长提供系统性框架。青年地质工作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践行“要事第一”法则,加强团队协作,在野外调查与内业工作协同中优化时间管理,以“双赢思维”激活协作效能。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孙士伟推荐图书:《青松成林——中国地质四十年》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以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四十年发展历程为蓝本的纪实文学作品。对于年轻一代地质人而言,书中传递的不仅是奋斗史,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的新浪潮中,唯有保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定力,方能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新时代地质青年需“勿忘昨日苦难辉煌,无愧今天使命担当”,贯彻落实局党委“一个立足三个面向”的工作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战略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团结奋斗、坚持文化传承、坚持以人为本,踔厉奋发、接续奋斗,共同谱写山东地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委委员、副队长胡自远推荐图书:《菜根谭》
推荐理由:“咬得菜根,百事可成。”这部明代处世经典,蕴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东方智慧。地质工作常伴孤寂与诱惑,望青年品读“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的箴言,涵养“事穷守初心”的定力,在物探数据与岩石标本间修炼“宠辱不惊”的心性,成就大地质格局。
党委委员、副队长初琳推荐图书:《深度工作》
推荐理由:地质工作是与山河对话的学问,更需要与内心深度对话的能力。《深度工作》这本书,正是为“信息爆炸时代”的地质青年量身定制的认知工具箱——实验室中的光谱分析、显微观测容不得半分浮躁,在2小时“无干扰区块”里,让思维如聚焦电子束般穿透数据噪声,捕捉元素异常的隐秘信号;撰写报告时,以“心流状态”替代碎片化拼凑,像打磨岩石薄片般雕琢每一组结论。愿青年以这本书为锚,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用深度工作锻造“地质罗盘”般的心智定力——因为真正改变行业的,从来不是浮光掠影的“快”,而是静水流深的“真”。
党委委员、副队长林彬推荐图书:《传习录》
推荐理由: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与地质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实践观深度契合。书中“事上磨炼”思想,恰似每一次遥感影像解译的积累。DeepSeek深度学习模型亦需如“格物致知”般扎根地质场景,更应承载地质人“山水察微”的洞察初心,以“致良知”之心贯通理论推演与野外验证,让“心学”照亮地球科学求真之路。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党群工作部主任李卉推荐图书:《初心》
推荐理由:“地质背包里装的不仅是罗盘,更是山河使命。”丁捷此书叩问时代信仰,与地质精神中的“为国找矿”初心共鸣。当你们面对行业转型的迷茫时,愿书中“不悔来时路”的追问,助你们锚定“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和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业坐标,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机遇期中,续写“以地为书”的赤子篇章。
小组分享碰撞思想
队属13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了“爱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怀着对地质先辈的敬仰,学习了丁文江、李四光、丁道衡、翁文翰、赵金科、侯德封、黄汲清等地质巨匠及池际尚等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详细了解了他们的成长成才历程、科学成就、杰出贡献、爱国精神、高尚品德和大家风范;小组成员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并结合工作岗位,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展望。
每位青年视角不同、心路不同,但是对爱祖国、共奋进都有着强烈的共鸣:一是要以地质先辈为镜,树立科技报国志向,让科学家精神成为个人成长的“精神坐标”;二是要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更要传承他们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激发更多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努力献身科研事业,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通讯员 冯雪立 杨荣杭)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27 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