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杭州市西湖文化广场涌动着爱的暖流——以“与爱同行二十载涓涓细流汇成河”为主题的第二十届杭州市“公民爱心日”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本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现场设置了爱心集市嘉年华、文艺展演、微心愿认领等多个活动专区,通过多元场景的爱心互动,凝聚城市公益力量,书写二十年如一日的温暖篇章。
爱心集市专区,共设立近百个摊位,汇聚了60余家爱心企业和浙江自然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源清中学等30余家爱心单位及学校,他们通过开展爱心义卖和互动体验活动,吸引市民踊跃参与,现场爱心涌动,氛围热烈。
“你们在向大家推销扇子的时候记得把扇面打开,扇面上是你们自己画的画,这是我们的特色。”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的义卖摊位前,活动中心美术老师胡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传授吆喝技巧。
据胡老师介绍,这是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第二次参加“公民爱心日”的义卖活动。为筹备此次义卖,活动中心特别发起招募,来自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十余名学生积极响应,共同组成此次义卖队伍。此次义卖的物品,大部分都是同学们创作的绘画作品、亲手绘制的DIY手工扇,以及设计精美的书签等。
“同学们都特别能干,从活动策划到物料准备再到摊位布置,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提及同学们的表现,胡老师连连称赞。她介绍,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每一幅义卖的绘画作品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手工扇面,同学们大胆用色、自由描绘,笔下的太子湾郁金香、卡通萌物等图案童趣盎然。现场一位带着孩子参与义卖的家长感慨道:“这个活动特别有意义,当时毫不犹豫就帮孩子报了名。全程参与下来,孩子不仅沉浸式感受了义卖氛围,更真切体会到善意可以如此生动而具体。”
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的义卖摊位前,一个幼儿园小朋友正对一个3D打印魔方爱不释手。带队参加此次义卖活动的该校团委书记蒋灵告诉记者:“这些3D打印的小物件都是我们社团同学自己设计制作的。”据悉,学校共招募了5个学生社团参加此次活动,像3D打印社团、创新造物社团、英之翼英语角社团等。为了此次义卖,同学们也准备了大量丰富的产品,足足有三大箱。
来自创新造物社的倪轶楠同学向记者透露,自己平时酷爱利用甲虫、蝴蝶等动植物标本制作摆台。记者观察发现,倪同学制作的标本摆台并不是简单陈列,从底纹纸的搭配到标本本身与其他物件的组合,都经过创意构思,更像一件件工艺美术品。“今天所有售卖的商品比我原先的定价要低很多,毕竟这是义卖,前来购买的人本身也是充满爱心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给有困难的同龄人带去一点温暖。”对于此次义卖活动,倪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义卖摊位上琳琅满目的物品让人驻足,而“微心愿”认领墙上一张张写着“微小而渴望被点亮”的心愿卡同样牵动人心。“想要一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想要一套150码的运动服”……这些心愿均来自杭州周边区县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中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中小学生,且所有心愿物品价值均在300元以内。
一位带着孩子认领心愿的家长告诉记者:“当我们的孩子为了衣服颜色闹别扭时,还有孩子为‘穿衣自由’犯难。带孩子认领微心愿,不仅想让他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更希望借此激发他的同理心和爱心。”这位家长的话,也道出了此次“微心愿”认领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
据了解,此次爱心义卖所得资金将全额或者部分捐赠至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公民爱心日阳光助困金”专项基金。
杭州市“公民爱心日”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走过20年历程。通过倡导市民“捐十元钱、赠一本书、献一份爱”,汇聚起社会各方爱心和力量,成为杭州公益慈善事业和全市关爱帮扶困难未成年人群体的特色品牌。
20年间,活动聚焦杭州市及市外欠发达地区的困境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累计募集善款超300万元、书籍近20万册,并于2021年起重点实施“爱心暖冬”“爱心台灯”“爱心书桌”“爱心读书角”“圆梦微心愿”“我请小候鸟看电影”“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等一系列爱心公益项目,给大批困难未成年群体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第二十届杭州市“公民爱心日”17个现场捐款捐书点
今年杭州市“公民爱心日”相关活动将持续开展至6月5日,覆盖杭州全市各区、县(市)。未能参与5月17日现场活动的爱心人士,仍可通过全市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行捐款捐书,传递温暖爱意,共同为杭州城市文明注入更多温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