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歌 张魏
文韵承古今,书香润中原。
5月11日晚,河南艺术中心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这里,是文学的殿堂,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知名作家、学者以及文学评论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5当代文学之夜的盛大举行。
盛会前夕,颁奖剧场外铺起红毯。踏上红毯的,不仅有笔耕不辍的文学名家,也有如青苗破土、星火燎原的青年文学爱好者,他们一起踏上这条承载荣耀与使命的文脉之路,共同见证星光熠熠的当代文学之夜。
汩汩水声伴着清透明亮的编磬声,萦绕在河南艺术中心剧场里。郑州歌舞剧院的三位舞蹈演员以一支古典舞《象形之“中”》,演绎出汉字的万千风华,为文学之夜拉开帷幕。流动的光束仿佛穿透时光长河,照亮继往开来的文学之路。舞者以肢体追寻文字的踪迹,恰如作家用文字探寻人性的幽深秘境。
“我的祖籍是河南荥阳”“我的血液里有一半是河南血脉”……在颁奖中,《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短篇小说获奖作家东君、年度青年作家杜梨都提及自己与河南的缘分。
“我分享获奖作者的喜悦,也为他们感到高兴。”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在分享中说,当代文学之夜的举办,为全国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因为文学的存在,使戏剧、舞蹈、电影、美术等艺术更加繁荣,甚至一座城市的气质都因为文学本身而变得丰富多彩。而其他艺术又促使文学创作革新,为文学增添魅力与灵感。
97岁的宗璞荣获《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致敬作家。她在视频中分享了一位学者这一生最大的愿望:“我有一个最大的愿望,每个人都要去学好中文,把中文说得好写得通。当然,我也还要写。”
文学浸润着千年文脉的接力,青年一代在前辈大师的笔墨熏陶下,写出他们对世界的崭新诠释。“00后”作家杜峤获得《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青年作家,他说:“罗贝托·波拉尼奥说‘这歌声,就是我们的护身符。’我想,文学也是我们的护身符。”
“我夸一夸《当代》,夸一夸河南。”河南省文联主席刘震云用河南话讲起河南与《当代》的联系。“《当代》的颁奖盛典为什么放到河南呢?我觉得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传说仓颉造字在河南,《诗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河南,老子、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文人墨客传道吟诗在河南,茅盾文学奖得主最多的是豫籍作家。河南的文化非常深厚特别,在这里可以受到文学的滋养。未来河南能否用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将《当代》的文学作品进行不一样的呈现,我很期待。”
《当代》文学颁奖盛典是国内文学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多年来始终坚守文学初心,秉持“文学记录中国、文学关注现实”的理念,以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推出了一部又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又似一面面旗帜,引领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它们生动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为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日报社已与当代文学活动“深情牵手”3年。2023年,当代文学颁奖盛典首次走出北京,走进中原大地。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届活动,全网总传播量突破15亿,连创历史新高。2025年,当代文学之夜再次闪亮文化原乡,在大河之南,以文学之名共赴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