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近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由国家航天局倡议发起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
封面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政府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将在破解当前商业航天领域资源分散、标准体系缺失、创新协同效能不足等发展瓶颈,强化行业自律自治,在统筹推动商业航天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起仪式。(封面新闻记者边雪拍摄)
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将在国家航天局指导下,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同创新、产业促进,开放合作、规范有序”的原则,携手商业航天企业在政策宣贯、标准制定、科技创新、供需对接、成果转化、产业融合、国际合作、舆论治理等关键领域务实开展工作,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由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涵盖商业航天政产学研用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倡议发起,并现场签署了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倡议书。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航天作为新兴产业再次被提及,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商业航天已跨过从0到1的培育期,进入从1到多的壮大期。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商业航天现在作为我们国家的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要在高水平、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地、有序地发展,要把它高质量的活力激发出来。我们就想成立这样一个联合体,把企业界的朋友,还有政府、科研机构各方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促使商业航天进入快车道。”
孟令杰表示,后续,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将加快制定商业航天相关标准,促进商业航天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在政策面的积极催化下,随着空间技术快速迭代及跨越式发展,太空基础设施领域发生蜕变。以SAR卫星为例,近年来在地形测绘、水利监测、应急救灾等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作为新势力造星的领军企业,银河航天已建设新一代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形成年产百颗卫星的低成本批产能力,具备完善的卫星平台型谱,包括平板堆叠式卫星平台、通信卫星平台、遥感卫星平台等,可全面满足卫星宽带通信、SAR、导航增强、频谱感知、光学遥感等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作为加入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的企业,银河航天SAR卫星总师段晓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未来,银河航天将加速包括SAR卫星的批产探索,提升SAR卫星的高分辨率、低成本、轻量化、多频多极化能力和水平、助力智能俯瞰全球,智慧助力太空新基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