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中国网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奏响区域合作强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2:53:00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刘佳琦

5月20日,中国—东盟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双方经贸部长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该谈判于2022年11月启动,历经近两年时间和9轮正式谈判。在各国经贸部长全力协调和共同推动下,谈判于2024年10月实质性结束。此次双方全面完成谈判,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向签署升级议定书的目标又迈出关键一步。

共舆而驰,同舟而济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是中国与东盟应对全球性挑战、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履行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与东盟国家共渡难关,为抗击金融风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持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擘画区域发展新图景。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建设自贸区进程。2010年1月1日,拥有19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

中国与东盟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自贸区建设提质升级。2015年,双方达成旨在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自贸区升级协议,并于2019年全面实施。2021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提出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3.0版谈判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贸合作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夯实了以规则推动合作的基础。在自贸区带动下,中国与东盟凝聚合作共识,加强战略对接,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2024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6.99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9%。

目前,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成果为区域内各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和福祉。

心合意同,谋无不成

当前,全球经贸秩序正面临严峻挑战。但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的领航掌舵下,双方团队积极落实领导人战略部署,全面加速自贸区3.0版谈判进程。3.0版谈判,旨在推动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9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相较现有的自贸协定规则,3.0版谈判成果为双方在新形势下推进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多维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运行效率,激发经济增长动能。二是扩展新兴领域合作,双方首次达成各自经贸协定中最高水平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章节,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电子支付系统“软联通”。三是推动规则标准互通,通过规则制定合作与标准互认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力促公平包容,加强竞争和消费者保护制度建设,通过强化竞争立法和执法合作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对接东盟发展需求与中国企业“出海”战略。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中国与东盟不断深化互信合作,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打造示范样板。中国—东盟关系生动诠释了中国所奉行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睦邻友好政策。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彰显了中国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促推各国团结合作的定力和决心。

中国与东盟坚定支持自由贸易,为全球发展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全球贸易目前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要推动开放公平、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应对不断上升的保护主义冲击。各方合作必须具有前瞻性,坚定支持开放包容,不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部分国家搞“脱钩断链”、建“小院高墙”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尊重自由贸易精神、践行多边贸易规则,持续释放经贸合作空间和潜力,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能。

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不得人心。未来,中国将与周边国家一道,共守和平、共谋发展、共创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作者单位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和大洋洲研究所)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