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闲置房屋变身网红打卡地!到养前村解锁“上房揭瓦”新玩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5:00:00    

当传统语境里“上房揭瓦”的调皮意象,遇上乡村闲置资源的创意改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沈阳市辽中区养前村,答案令人眼前一亮。设计师将乡村闲置院落打造成融合咖啡吧、观景台的复合空间,成功让这座东北村落凭借“颜值经济”与新奇体验火爆出圈,成为乡村文旅振兴的鲜活样本。

乡村颜值升级

文旅振兴正当时

四月的风掠过辽中区养前村,将一幅水墨丹青般的田园画卷缓缓铺展。

连心湖畔,垂柳如绿色丝绦随风轻摆,嫩芽拂过堤岸,似在与湖水私语;黑天鹅舒展羽翼,优雅地划过镜面般的水面,漾起层层潋滟涟漪;锦鲤群披着五彩霞衣穿梭嬉戏,宛如流动的锦缎为湖面添上灵动笔触;百年古杨参天而立,枝丫交错间投下斑驳树影,与晚春时节仍盛放的海棠花相映成趣——粉白花瓣在枝头摇曳,似在与春光作最后的缠绵。这个东北村落虽无江南水乡的婉约,却凭借“颜值经济”火遍全网,成为全国文明村榜单上的亮眼存在。

游客在“屋顶”赏月打卡。

“周末的连心湖热闹得像庙会!”守着鱼食摊的张大姐笑得合不拢嘴,朝湖边举着自拍杆的游客们努努嘴,“城里人就爱往咱这儿跑!”养前村党总支书记肇刚望着如织的游人,语气中既有自豪又藏着思索:“多亏乡村振兴政策撑腰,现在关键是得把‘流量’变‘留量’,让大伙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逆向营销:

从“捣蛋”到惊艳的创意突围

曾几何时,“上房揭瓦”是孩童调皮的代名词,如今在养前村却摇身一变,成了潮流新玩法。设计师团队深入挖掘闲置资源,将村民闲置的院落改造成集咖啡吧、观景台、民宿于一体的创意空间。青灰瓦片错落排列成艺术装置,茅草棚搭配原木桌椅,传统民居元素与现代设计美学激烈碰撞,这种“冲突感”反而成了最大卖点。

“在钢筋水泥里憋久了,人们总想做点‘出格’的事。”项目负责人道出其中玄机,“在屋顶喝咖啡、看星星,这种打破常规的体验,刚好戳中了都市人的解压需求。”主理人边尧透露团队的“取经之路”:“我们专门跑到哈尔滨,向那里的主创团队学习场景营造,现在年轻人都说这里‘氛围感拉满’!”

慢经济:

屋顶上的诗意栖居

午后的屋顶咖啡吧,咖啡醇香混着稻田新泥的芬芳在鼻尖萦绕,咬一口现烤的华夫饼,360度无死角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无须滤镜加持,这里的每一帧都是大片——夕阳为远山镀上金边,将云彩染成蜜糖色;夜幕降临时,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草丛间穿梭,与头顶银河遥相呼应。

“白天打卡拍照,晚上躺着数星星,这才是理想中的治愈之旅!”游客李女士的朋友圈文案获赞无数。为了让游客深度体验乡村慢生活,民宿推出“草坪求婚”“铁锅炖DIY”等特色项目。在后院土灶亲手炖一锅油亮喷香的大鹅,或是在星空下策划一场浪漫求婚,这些沉浸式体验让短暂的停留变成了难忘的记忆。

“我们要让每一片瓦、每一缕炊烟都成为故事的载体。”村第一书记李南望着改造后的屋顶,眼中满是憧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要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共生,让田园牧歌照进现实。”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时,肇刚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乡村振兴是要让村民真正觉得,自己的家乡值得骄傲。”

在养前村,我看到的不只是漂亮的民宿和湖景,更是一种“乡村自信”的回归——年轻人开始愿意留在家乡创业,游客不再只是“路过”,而是愿意住下来、玩起来、买起来。这种变化,或许才是乡村振兴最珍贵的成果。

离开时,夕阳正好,几个孩子嬉笑着跑过连心湖的木栈道。他们的笑声和屋顶咖啡吧里的谈笑声混在一起,让人恍惚觉得——乡村振兴的未来,或许就该是这样热闹而温暖的画面。

摄影:王雁

编辑:杨思雯

责任编辑:肖登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