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前瞻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脑机接口(BCI)技术正在成为科技与医疗领域的前沿热点,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3月31日,《自然·神经科学》杂志报道了一项重大突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型脑机接口设备,能够将大脑中的语言思维实时转化为语音,成功帮助一位中风失语18年的女性“流利说话”。这一技术通过植入大脑的电极记录大脑活动,并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解码,实现了每80毫秒递增的速度解码在线语音。
从“意念操控”到“意念说话”,脑机接口正重塑医疗范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重磅发布《2025脑机接口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医疗健康领域是脑机接口产业应用研究主要下游方向。目前,全国范围内从事脑机接口下游应用解决方案的企业中,有56%专注于医疗领域。主要应用于意识与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缺陷的诊疗。
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已经领跑全球。截至2024年初,55.62%的专利技术来源于中国,在所有来源国家/地区中位居首位。美国以申请专利402项位列第二,而TOP10专利技术来源国还包括韩国、印度、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丹麦。
目前,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部分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联合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半侵入式无线脑机接口芯片“北脑一号”,已成功为三名患者植入,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13例植入手术。该系统通过捕捉大脑电信号的微妙变化,解码大脑意图,实现用“意念”控制“动作”的功能。
《蓝皮书》指出,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且老龄化日趋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数目庞大,为脑机接口行业带来了强劲的市场需求。预计到2029年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表示2025年有望成为脑机接口应用的关键一年,技术迎来大规模爆发,应用场景也将更加丰富。近年来,中国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运动神经康复领域、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侵入式脑机接口也在脊髓损伤、语言解码等多个场景开展临床试验。同时指出脑机接口应用落地面临诸多挑战,侵入式技术存在安全性问题,非侵入式技术存在信号衰减等问题。他还提到要加强脑机接口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多学科交叉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立 “技术 - 伦理 - 标准” 三位一体的国际竞争力体系。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脑机接口蓝皮书》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