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汉江湖北段7座水利工程标配 “鱼道” 每年助百万尾鱼 “回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7 10:01:00    

湖北日报讯(记者彭磊、通讯员李帅、实习生周正)水利枢纽拦河而建,河中鱼儿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记者从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汉江湖北段有7座水利工程“标配”有鱼道,据不完全统计,这7处鱼道年过鱼总量达百万尾。

距离襄阳市区17公里,一座2.2公里长、7米宽的坝体横卧汉江中,这就是崔家营航电枢纽,汉江上的“第一鱼道”就在这里。

据崔家营航电枢纽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枢纽2005年动工修建之前,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落差不大的江河上探索建设鱼道,增强枢纽的生态功能,崔家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专家们结合实际,设计出了这个倒“L”形的人工鱼道。

记者看到,鱼道位于江中心的坝体上笔直前伸,然后左拐,直通汉江,成为鱼儿“翻坝”的主通道。为解决大坝上下游5米多的落差,鱼道设计成缓缓上升坡道,沿途设置多个2.5米长的“鱼室”,底部Z字形的水流通道,让水流此进彼出,减缓水的流速,每隔10个鱼池还设置了一个长5米的“休息池”,让鱼儿能够“喘口气”,再继续向上洄游。

崔家营鱼道也为后续建设的汉江鱼道提供了范本。

位于十堰市的孤山航电枢纽横贯汉江上游干流,坝下是丹江口水库,所处河段是江中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枢纽设计之初,专门规划了一条生态鱼道,为此工程增加投入8793万元。

在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鱼道进出口设有鱼类监测摄像头、水质、气象监测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可实时查询统计过鱼数量、过鱼种类、水温、水质、水流速等数据,并自动形成报表。据了解,自2023年6月一期蓄水以来,碾盘山鱼道已过鱼50万余尾。

目前,汉江湖北段共有七座水利枢纽设有鱼道,虽然建设年代不同,形式有别,但鱼道建设的生态化、可视化、信息化趋势明显,为保护汉江鱼类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汉江(湖北段)水利工程鱼道示意图。(制图:实习生周正)

汉江湖北段标配鱼道的七座水利工程

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

(汉江干流陕西白河县与郧西县交界处)

汉江孤山航电枢纽

(十堰市郧西县及郧阳区境内)

汉江新集水电站

(襄阳市襄城区的白马洞)

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

(汉江襄阳段下游17公里处)

汉江雅口航运枢纽

(宜城)

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

(钟祥市汉江中下游干流)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

(潜江)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