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盘点收官之年,是“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尤为重要。本期推出南阳市理论教育讲师团部分宣讲师的理论文章,围绕我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项重点工作,从科技创新、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教育强市、全民健康等方面深入阐述和解析,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阳实践新局面。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 张天业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以更高质效抓研发、催转化,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这深刻揭示了科研成果转化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科研成果转化不仅是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抓手,也是破解南阳产业转型瓶颈的重要途径,更是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建设更具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奔向新辉煌”发展目标的战略支点。
筑链强链,畅通成果转化新路径。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实现科研成果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转化效率和质量。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我市“7+17”产业链群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市场联动等紧密合作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产业链各环节无缝对接,增强整体竞争力。要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南阳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要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南阳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抢先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合成生物、航空再制造和低空经济、新能源化工领域,避免同质化竞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业链的协同性和整体效益。
聚智引才,激活人才引育新生态。人才是科研成果持续产出和高效转化的核心要素。要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诸葛英才计划,创新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模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端创新团队汇聚南阳。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出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具备实践能力的科研人才和技术工人。要健全人才服务机制,对认定的高端人才,落实人才专项编制,并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让人才在南阳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平台筑基,构建载体提质新体系。平台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对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平台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优质资源,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转化平台,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环境。要充分发挥新型研发平台的作用,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加强平台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跨界融合和协同创新。
金融赋能,打造科创投入新支撑。要完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大力实施“招金入宛”行动,用好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转化项目风险的评估、监测、预警和管理,降低转化过程中的风险。
机制破冰,释放体制改革新动能。要落实“放权限、四自主”改革要求,深入探索和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负面清单+绩效评估”管理制度,健全科技成果确权、作价入股等激励机制,构建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营造“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高效转化。(作者单位:社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