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是播撒希望、春耕春种的时候。在四川都江堰,每年清明节,都会举行清明放水仪式,它标志着成都平原的春耕工作即将进入最繁忙的阶段,也表达对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者的追思与缅怀。
总台记者 蒋林:为了保证都江堰健康运行,这里沿袭着冬季岁修的习俗。“深淘滩,低作堰”,人们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经验积累,守护着古堰。
岷江上游的水电站对于泥沙、石块的拦蓄沉淀,让岷江水在流到都江堰之前含沙量明显降低。这些年,河道的淤积程度和历史上已经不一样了,那么放水和岁修仪式会不会被荒废?现在的都江堰一直在水利工作者的密切监控中,在需要的年份,仍然会采取古法的方式进行岁修。在其他年份,会通过展示的方式对岁修的方法进行记录和传承。放水仪式也是对历史上为都江堰作出贡献的人的缅怀。
每年的清明节,成都平原会进入一年中用水量最大、最繁忙的时间段。和1949年都江堰282万亩的灌溉面积相比,2025年都江堰灌区已经发展到了1165万亩。今年春天需要都江堰水保障的水稻灌溉面积超605万亩。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