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三湘时评|倘若热爱生活,你我皆是诗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06:42:00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彭鹤鸣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对母亲的念想一样,一年年,总也断不了。”这段文字并非由哪位知名作家撰写,而是出自一位衣着朴素、皮肤黝黑的农民工大爷之手。近日,某视频博主发起一项挑战,邀请大爷们写高考作文,其中一名农民工大爷在挑战中抽到了1957年的高考作文题《我的母亲》,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对已过世30多年母亲的绵长思念。这篇作文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令无数网友点赞的同时为之泪目。

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运用花哨的修辞手法,更没有讨好读者的写作技巧。大爷的文章通篇大白话,展现的是一位朴实劳动者对于人类最基本且最恒久的情感——母爱的礼赞。大爷作文走红,说明写作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作者职业身份和文凭学历的高低,而在于以真挚的语言将生活经历和复杂情感呈现出来。

人们通常认为,以文字作为表达工具,是文人墨客的专属权利,文学世界只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方能进入。而农民工等体力劳动者则被贴上“文化不高”“情感粗糙”之类标签,理应被拒之门外。如今只读过高中的大爷,靠一篇作文就引发世人强烈共鸣,恰恰提醒了我们:倘若热爱生活,你我皆是诗人。

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文字,往往来源于真实生活。“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大爷常年与钢筋水泥为伴,他的生活或许没有太多诗意,但文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与生活感悟,读来令人动容。与之相反,现在通过互联网映入我们眼帘的太多信息,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要么粗制滥造、没有灵魂,要么精心包装、矫揉造作,要么急功近利、直指“荷包”,堪称“垃圾大餐”,怎能不叫人恶心反感?

借助文字表达情感,属于每一个普通人。比如“沂蒙田园诗人”李玉霞,在务农之余创作诗歌,将田野春天比作“年轮循环的波纹”,将藤蔓瓜果喻为“日月轮回的星辰”;“昆山外卖诗人”王计兵在等餐空隙,把诗歌写在纸片上、写在掌心里,积累下了6000首作品……我们期待更多富有生活气息、诚挚情感、质朴语言的“草根文学”脱颖而出,既抚慰浮躁的心灵,也激励每个人拥抱生活、热爱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