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任 欢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670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4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代表围绕“弘扬劳模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
1989年出生的北京市东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时传祥所三八女子班班长李萌,是一名抽粪女工,刚加入时传祥所三八女子班时只有20岁。上班第一天,有人笑着问她:“干得了这又脏又累的活吗?”她不假思索地说:“能!”“当时的班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某胡同的公厕下水管道被压塌了,形成了粪坑,于是,班长就带队一桶一桶把破裂管道里面的污水掏了出来。我听完后特别震惊。”李萌回忆。
在李萌心中,这么多前辈都选择了坚持,自己更没有理由推脱。“在身边人的感染下,在群众的认可中,我越发地爱上了手中的工作,有时候会听到邻里街坊骄傲地念叨,咱们胡同里有一个北京丫头,是‘大粪妞儿’。这种甜蜜的吐槽,让我更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她坦言。
如今的李萌,闲暇之余会为群众砌花台、栽花架,还会去养老院义务服务。“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助更多群众,我觉得就是劳模精神在群众心中最好的诠释。”她说。
在上海地铁虹桥站车站站长高煜心中,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都有自己的使命。
这些年,高煜服务了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乘客,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当时女孩正拄着盲杖走在盲道上,高煜上前想要帮助她,却被孩子的母亲拦住了。“这位妈妈告诉我,自己家住在无锡,每周一、周五要乘坐高铁从无锡往返上海,中途要由我们这座枢纽站乘坐地铁10号线,将女儿送到盲童学校。”高煜分享道,“她说,这是女儿今后的求学路,希望孩子能提前适应一下。”
“当时我便说,‘您放心,孩子的求学路我们来帮助’!就这样,这条路我们帮助小女孩走了11年。这个小女孩后来成为复旦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现在已经是一名教师。”高煜感慨中透出欣慰。
如今,高煜仍然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聆听每一位乘客的需求,她笑着说:“我们每一名劳动者就像城市里的微光,散落在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微光聚集起来,就是一把火炬,散发着温暖的光亮。”
湖北省五峰三农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邓兰舟,20岁出头就成为一名农村客运司机。他有一个本子,上面记载着父老乡亲每天希望带回的货物。
“我的家乡五峰交通不便,出行比较困难。于是我决定免费帮乡亲们带货,没承想,这一带就是将近20年。”邓兰舟腼腆地说。近20年中,从米、面、油、盐到肥料、种子、农具等,他为沿路村民免费捎带物资10万余件,服务了山里8000多名村民。
“我始终觉得,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邓兰舟说,这种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他永远向前走。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8万吨模锻压力机班组大班长叶林伟,总是致力于超越自我。凭借这股劲头,他勇敢地承担起实现航空重要锻件国产化的重要使命,并围绕这个主题,攻克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核心技术。
“我常和徒弟说,书本上教给大家的是理论知识。作为操作手,最重要的还是实际动手能力,只有不断操作,才能形成肌肉记忆。”叶林伟说。同时,他还将多年的操作经验一一整理,编写成多本培训教材,为新员工提供第一手学习材料。
“对我来说,劳模精神,就是在面对10万英文单词的压机说明书时去熬夜,是在突破专业技术难关时去钻研,更是在面对整个压机液压系统调试时在10公里长的管道系统上来回巡检。”叶林伟干劲满满,“我希望今后能不断创新突破,做出更多重大技术装备研究成果。”
劳模精神,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从广袤瀚海到三江之源,从河湟谷地到昆仑之巅,在青海,清洁低碳的“绿电”沿着纵横交织的电网奔涌不息,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网架支撑。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名高原电力人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管理专责吴嘉楠,就是其中的一员。
吴嘉楠介绍,她从事的变电运维岗位就像电网的全科医生,通过细致的巡检、精准的异常故障隔离,以及高效的运维管理,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
“在我们青海电力,有常年在‘生命禁区’守护着青藏能源大动脉的‘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也有在最孤独的城市点灯的茫崖青年,还有常年坚守在雪域深处守护草原上每一盏灯的奉献者,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业绩。”吴嘉楠说,“这不仅是一代代高原电力人的坚守和传承,也是劳模精神在高原上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
原标题:《在平凡的岗位上担当奉献——五位一线劳动者分享奋斗故事》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沈佳灵
来源:作者: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