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卞立成
阅名胜古迹、览文化遗产、探名人故里、访红色遗址……近日,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媒体采访活动走进川中渝西文旅融合文明实践带,探访川渝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成效与措施。
川中渝西文旅融合文明实践带涵盖四川省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安岳县以及重庆潼南区和大足区,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石窟与石刻艺术资源地,还是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的纪念地。该文明实践带紧扣文旅融合,加强资源统筹,积极开展跨区域文明实践合作共建,取得显著成效。
弘扬革命文化:
助力川渝红色文化资源“用起来”“热起来”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开发、传承、利用好这份文化资源,两地毗邻区县携手并进,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新路子。
大足区积极推动饶国梁纪念馆、唐赤英故居、重庆红岩重汽博物馆、大足烈士陵园、杨国良故居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连点成线,打造“红色印记”主题线路,累计接待川渝游客达80余万人次。
同时,围绕唐赤英、杨国良等革命先烈事迹和红岩重汽的三线精神,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夏令营等本地学习教育活动400余场。采用“红色教育研学+”的模式,与农耕文化、五金文化等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展川渝红色研学活动100余场,接待川渝游客5000余人次。
潼南区双江镇与遂宁市安居区组织开展“遂潼涪江双城记”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示范活动5场,承办第二届川渝红色故事讲解员风采展示大赛、科普讲解和公文写作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以及系列重要会议,与川渝毗邻地区县(区、市)共同探讨红色文化挖掘传承与保护,推进学术共研和资源共享,共同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守护石刻瑰宝:
共同促进川渝石刻文物“活下来”“火起来”
重庆市大足区和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皆是重要的石窟文化和石窟艺术旅游地。如何更好守护石刻瑰宝成为两地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
大足区启动《巴蜀石窟全集》编纂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完成川渝两地191处石窟寺考古调查,拍摄和采集近4600个龛窟图版及数据,印制《巴中南龛石窟(第1—62号)》(第一卷)样书,建成大足石刻文物医院,挂牌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文保技术经验。
此外,大足石刻研究院还携手市文物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助力潼南区开展千佛寺与万佛寺窟前考古发掘工作,出土文物132件套,发现明代建筑基址2处,为川渝石窟寺考古研究、价值阐释和文化传播提供依据。
强化品牌宣传
齐心推动两地文化品牌“响起来”“靓起来”
找准支点、突出亮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川渝两地联合发力,讲好巴蜀故事,打造川渝文化新名片。
大足区实施1007位“大足石刻守护人”全球招募计划,联合单霁翔等大咖推动《非遗里的中国》《诗行长江》等知名节目走进大足。2024年8月20日,首款国产大型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解锁,大足石刻首次登上3A游戏世界画面。大足石刻走进联合国“何以文明”特展等国际展会20余场次,入选全国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百强榜、居第6位。
资阳市安岳县携手潼南区合作共育“潼南·安岳文化交流季”“大足·安岳志愿服务联动日”“川渝文明·大安同行”等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文明实践项目。定期开展川剧变脸、石刻艺术表演等民间艺术交流活动。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让村民群众感受川渝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
潼南区、遂宁市两地在遂宁市船山区共同举办“粽香涪江‘船’承文明”——“我们的节日·端午”遂潼文明实践示范活动主题活动,吸引两地2.3万名群众现场参与体验互动……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工作中,两地注重“文化同脉”,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原稿点击: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川中渝西文旅融合文明实践带,带来了什么-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