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25日讯信禾喜宴中心项目一次性拿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三个关键证照,仅耗时两天;宏济堂医药产业园通过“多评合一”审批,较传统流程节省58天宝贵时间……速度的背后,是商河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数字化赋能的手段,掀起的一场深刻自我革命。
从推动全省面积最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到县长为项目落地直接“调度”厅长的务实佳话,再到全省首推政务服务“码”上知道……为创优营商环境,商河曾用一系列创新实践突破制度瓶颈。如今,“商无忧 · 合共赢”不只是一句宣传口号,而成为吸引四方客商近悦远来的金字招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顶层设计
一盘棋统筹,一张蓝图绘到底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商河县委、县政府将其视为“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构建起全域统筹、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2021年9月,商河县成立“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这不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协调机构,更是一个常设的“作战指挥部”。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领导小组在2023年10月和2025年6月两度进行充实调整,进一步细化成立6个专题组,涵盖市场监管、项目建设、法治保障、政务服务等关键领域,形成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是改革落地的基础。2023年、2024年,商河连续两年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及配套措施清单》,将抽象的“优化营商环境”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工作任务,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各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确保每一项创新举措都能从“纸面”落到“地面”,形成闭环管理。
改革创新
做足“加减乘除”,培育发展新沃土
商河的营商环境改革不是零敲碎打的修补,而是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堵点、难点,进行的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精准运用“加减乘除”法,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审批做“减法”,效能实现几何级提升。 “相比去年,今年的集成力度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商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商河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总抓手,大刀阔斧推进流程再造。最具代表性的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将原本分散在审批局等4个部门的14个审批事项“打包装箱”,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依次发证”。企业需要提交的材料从原来的55份压减至18份,办理时限从平均95个工作日极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系统通过智能关联,实现了“无感审批”——企业申请施工许可时,系统自动关联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系统像个贴心管家,重复填报的环节全给省了,我们只需确认信息就行。”信禾喜宴中心经办人对这种智能化审批赞不绝口。
服务做“加法”,体验得到全方位升级。“减流程不能减服务”, 商河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大力优化服务供给。创新推出的“一事一码”指南,将16个高频事项的办理要求、材料模板、申报教程集成于一个二维码,企业“扫一码”即可获取全套办事清单,平均准备时间缩短30%。在全省首推的政务服务“码”上知道系统,已覆盖全县所有小区和村居,扫码总量突破2.5万次,实现了政务信息“指尖可达”。实体化的商河县企业服务中心、15支专业化企业服务队、“亲清会客厅”、“金日有约”政企座谈会等多元渠道,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服务体系,确保企业诉求“接诉即办”。
要素做“乘法”,保障实现多层次赋能。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在于审批快慢,更在于要素保障的强弱。在土地方面,2025年出让国有建设用地43宗共1707.16亩,为项目落地腾出空间;在资金方面,创新推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医保易贷”等十余项金融产品,2025年上半年为668家市场主体解决授信12.6亿元,发放贷款12.06亿元;在人才方面,出台“人才集聚27条”政策,建成人才公寓282套,发放购房补贴184万元,靶向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在技术方面,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8家企业进入2025年度培育名单,99个产品入选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
负担做“除法”,环境更加公平透明。 商河创新建立“111N”涉企行政检查体系,全面推行“扫码入企”,所有检查活动线上留痕、规范透明,2024年行政检查次数同比骤降44.5%,真正实现“无事不扰”。同时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推行“承诺容缺、即申即办”模式,帮助229户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让企业“轻装上阵”。县法院主动“送法上门”,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法治体检”,通过“先行调解”模式高效化解涉企纠纷,用司法的“温度”呵护企业健康成长。
数字赋能
智慧政务引领营商环境新未来
商河的营商环境优化,充满着浓厚的“数字气息”。2022年,商河率先建成“无证明县”;2023年,通过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71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累计减免材料1048份,申请材料压减40%以上。“云踏勘”、“云提醒”等创新应用,让政务服务跨越时空限制,证书到期前40天自动短信提醒,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是商河智慧政务的“数字大脑”。该系统联通39个专业系统,彻底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材料共享、流程并联和时限管控。企业提交的材料,系统自动推送至相关审批部门,不再需要重复提交;审批进度实时可见,办理结果即时反馈。系统建立的“黄灯预警”机制,当审批时限达到承诺时限的80%时自动提醒经办人,将效能监督落到实处,倒逼政府部门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
“码上知道”平台的升级迭代是商河数字化改革的又一亮点。从1.0版本的政务信息查询,到2.0版本的政策精准推送、诉求直达反馈,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已成为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超级链接”。通过分析企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府能够精准把握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实现营商环境的“精准优化”和“动态提升”。
成效展望
“营商”换“赢商”,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最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在商河,广日电梯济南数字化产业园项目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纳新”的“商河速度”,宏济堂医药等一批重点项目也快速落地、投产达效,形成了强大的“头部效应”和产业集群吸引力。2025年以来,商河县新注册企业1128家,同比增长19.24%,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
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于政府角色的转变和政商关系的重构。政府从过去的“管理者”真正转向“服务者”,企业则从“跑断腿”变为“放心投”。“时间就是企业的生命线”,道出了这场改革的核心逻辑——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面向未来,商河已谋划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将持续拓展“一件事”服务场景,将社保、医保等更多民生事项纳入集成服务,让群众办事“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深化“一照多址”“代位注销”改革,让企业“进退自如”;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推动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积极组织外贸企业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
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审批加速度,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高温度,商河正将改革的“便捷度”转化为营商环境的“美誉度”,将服务的“温度”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热度”。这座北方县城,正以一场静悄悄的深层革命,将自己打造为投资创业的沃土、成就梦想的舞台。(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