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一场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07:30:00    

东蒲村伏击日寇战斗遗址(资料图片)。

  阳光炽白地铺在东蒲村的田野上,微风吹过,卷起细碎的尘烟,与田垄间零星绽放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形成鲜明对比。远处,树林间传来鸟雀间断的啼鸣声。80年前,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战士们用鲜血与智慧,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抗日战歌。

  1945年初夏,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晋绥八分区成立了由一支队副参谋长马乐情任主任的清太徐平川对敌斗争委员会。马乐情亲率一支队三连的部分指战员,频繁活动在清太徐平川地区。他们依靠群众,里应外合,在清源县南安汾河渡口伏击敌人,在徐沟县集义村消灭伪军,在太三区夜袭北格据点……攻必克,战必胜,极大地震慑了盘踞在省城的日军,鼓舞了平川人民的抗日斗志。

  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马乐情,1916年出生在阳高县安家皂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次年便火线入党。他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指挥员,先后参与过夜袭白家庄、奇袭小店老爷庙等20余次战斗。

  一天,马乐情正与排长常映光在太三区洛阳村休整扩军,突然接到秘密情报员送来的鸡毛信:一支包括汉奸和翻译在内的日军特宪队,拟从小店据点出发,企图到北格一带袭扰。

  马乐情和常映光深知太徐公路沿线据点密集,一致认为应在中途伏击敌人。考虑到在小店和北格之间设伏,易被敌人利用太徐公路的便利条件招来周围据点的日伪军增援,我方指挥员难以撤退,应将来犯之敌诱到远离太徐公路的孙家寨、东蒲村一带为宜。

  于是,马乐情布下连环计,暗中派人,通过打入敌据点的秘密情报员,向小店据点的日伪军送去3份假情报,佯称流涧村一带有武工队在公路上设伏。果然,据点内的日伪军信以为真,径直转告了特宪队。特宪队也怕半途遭伏受损,便将行军路线改到孙家寨、东蒲村一带。

  5月26日上午,日军特宪队从小店据点出发,因害怕被袭击,探头探脑,行动缓慢,中午时分来到孙家寨村。村民惹不起这帮恶魔,只得好生对待。隐藏在村中的民兵骨干孙伴喜有意接近日军翻译,美言“皇军”“强化治安”后,村里建立了新秩序,八路军再不敢活动了,这里很安全。

  日军特宪队龟速行进时,马乐情率领游击队急行军10余公里,将部队设伏于东蒲村北的一条水渠旁,以待来犯之敌。新加入的战士们个个欢欣鼓舞,跃跃欲试。

  正午阳光最烈时,日军踏入伏击圈。随着马乐情一声令下,机枪班长王寿儿的机枪率先怒吼,一梭子弹射出后,六七名日军应声倒地。向来就以英勇杀敌而著称的常映光,带领全队战士跃出水渠,冲入敌群,用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与日军拼刺刀,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太三区基干队长崔秉仁在代家堡听到枪声后,即率队前往支援。赶到时,战场上已横七竖八躺着多具敌军尸体,残余的3名日本兵躲进坟包拼死顽抗。游击队怕激战时间太长被救援敌人包围,迅速撤出了战斗,战士们向南马村而去。残存的日本兵放飞信鸽求援,期间又有2人死亡。

  游击队撤出阵地不到两个时辰,盘踞在晋源据点、小店据点、北格据点、徐沟据点的4路日伪军全副武装前来救援,结果扑了个空。

  此次伏击战,日军特宪队包含汉奸和翻译在内,共计21人毙命;我军一支队指战员10余人牺牲,马乐情、崔秉仁等10余人负伤。

  东蒲村伏击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保护了太三区群众的安全,极大鼓舞了平川地区的广大群众。当时党中央的《解放日报》曾发文予以表彰。不久,慑于此场伏击战的威力,盘踞在北格据点的残敌悄然逃跑。

  东蒲村伏击战,不仅是一场战斗,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与坚韧,也见证了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记者 周利芳 太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