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无废城市”怎么建?广东这些有意思的探索你可知道丨粤来粤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5:04:00    

“无废城市”是美丽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21地市已印发“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加速形成。

同时,今年“无废城市”与十五运深度融合,广州、深圳、东莞等主办城市因地制宜开展“无废全运”行动,践行绿色办赛理念。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建成“无废园区”“无废工厂”“无废景区”等超7400个。

在广东,多地在“无废城市”建设中亮点颇多,一起去看看。

在这个村子里“废物”都是宝

在中山市五桂山的怀抱中,有一个名叫桂南的村子,风景宜人,并且于细节处展现着“无废”理念。

“这里的桌椅是回收的,坐垫是废弃布料织的,店里很多装饰品也是废弃材料改装的。”在村内一家叫“不装商店”的小卖部,店主何嘉文介绍着。小店后面的农场,也不用农药、化肥,仅用园林废弃物、瓜果等发酵堆肥。

桂南村不装商店内回收的二手摆件。

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如何实现的?桂南村第一书记谭彦介绍,得益于当地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桂南村持续开展“零厨余”大行动,放置多个智能堆肥桶在旗溪村村民家中,促进村民厨余垃圾的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同时,选择香草生活农场作为厨余消纳场,并配备混流箱堆肥反应器,处理村民收集的厨余垃圾。此外,农场内配置园林废弃物处理设备,处理农场以及旗溪村内花木修剪产生的农业废物,进一步丰富有机肥的来源。

当地还增设生态厕所设施,既解决“水冲式厕所加化粪池”模式下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又能实现粪便资源化,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无废理念也从孩子抓起,在村内的桂南学校,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定制黑水虻堆肥生态系统方案,设置厨余堆肥箱与黑水虻养殖设施,同时允许师生参与堆肥实践,促进校园环保教育与实践的融合。

目前,桂南村又创新推进“旗溪无废低碳教育银行”项目。当地计划配备更精细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设备和收集系统,将“碳币”奖励机制融入垃圾分类流程。

桂南学校内,废弃物成为装饰品。

“村民的很多‘无废’行为可以兑换‘碳币’,用于购买商品打折等。”谭彦介绍,村子与可回收废品回收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村内可回收物品的规范收集与追踪。“旗溪银行”所得收益,将专项用于支持村里的无废低碳环保公益项目。

桂南学校学生用不织布碎料做玩具。

“无废乡村”是中山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一角。从2022年开始,中山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在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制度体系建设、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已基本实现医疗废物100%市内焚烧处置,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基本满足本市需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无废城市”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破解中小医疗机构废弃物处理难题

最近,在惠州惠城区不少社区医院附近,多了一些类似“蜂巢柜”的箱子。“这种中心医疗机构将医疗垃圾扔在对应的柜子里,马上会有对应的台账生成,我们及时进行收运,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惠州东江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勇介绍。

在惠州,小型医疗机构(19张床以下)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85%以上,分散化的医疗废物如何收集一直是当地的难题。为此,当地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智能收集试点,建立规范有序医废收集处置体系。

统筹考虑近年来各街道医疗机构分布、产废量及交通状况等重要影响因素,初期阶段制定布点计划,选择仲恺区惠环街道、博罗县龙溪街道、惠城区部分街道作为试点街道,服务范围可覆盖收集点周边约330家小型个体医疗机构。

随后分阶段稳步推进医废智能收集试点,完善医疗废物智能收集柜的采购和安装,对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和医废运输人员进行智能收集柜认识和操作培训,同时医疗废物收运处机构具体负责智能收集站的日常指导及效果跟踪、日常维护、清洁消毒等。

目前,已基本实现试点区医废产生、分类、贮存、转移、利用、处置、交接全程在线监控。较为有效解决医疗废物收集难点痛点问题,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提升医疗废物收集处置效率。

据介绍,惠州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医疗废物智能收集试点范围,充分考虑医疗废物智能收集站放置点选址布点、安装和投运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规范性,构建医疗废物收集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实时了解医废运转情况,实现医疗废物从最初产生到最终无害化处置的闭环监管。

依托“无废城市”建设,惠州正重点探索“小型医疗机构智能收集方案”,实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从产生、收集、贮存和处置全过程监控,数智赋能“无废医院”建设,实现医疗废物全面、高效和安全收集、运输、贮存。

南方+记者 张子俊

【作者】 张子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