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当“发育关”撞上“水花消失术”,18岁的全红婵正在走陈芋汐曾走过的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8:26:00    

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站昨日收官,中国队共斩获7金4银1铜。其中,上海选手陈芋汐在混合团体和女子10米台中夺得两金,掌敏洁搭档卢为收获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全红婵则收获女子10米台银牌。

生长发育期几乎是所有女子跳台选手在职业生涯中,必须直面的重大挑战,甚至可能是跳水生涯中难以跨越的一道难关。对于全红婵、陈芋汐和掌敏洁来说,每一位“天才少女”都要经历。

2021年全运会上的陈芋汐和全红婵——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21岁的掌敏洁:坚守中迎来新生

相较于全红婵和陈芋汐,掌敏洁的知名度似乎稍逊一筹。但八年前,同样是中国跳水界熠熠生辉的 “天才少女”。2017年天津全运会,年仅13岁的掌敏洁一鸣惊人,斩获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自此迅速成长为女子10米台项目的主力选手。

然而,身体发育带来的变化,打乱了她的奥运征程,使她遗憾无缘奥运赛场。东京奥运会后,全红婵和陈芋汐载誉归来。尤其是全红婵,一下变成了全民闺女。来到陕西全运会赛场,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全红婵和陈芋汐这“两小只”之间的“神仙打架”。

瓜达拉哈拉(墨西哥),掌敏洁(左)/卢为在比赛中——新华社

站在14岁的全红婵身边,年长3岁的掌敏洁略显壮实。“女子10米台的新老更替速度极快,对此我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彼时,她这样说道。但掌敏洁从未放弃过,她开始练全能项目,“我现在拼跳台蛮累的,以后练跳板会更累,毕竟跳板具有一定的弹性,没有几年时间很难适应。但我还是会继续跳下去。”

在洛杉矶奥运周期开启之际,她凭借不懈的努力重返国家队。在此次世界杯比赛中,她迎来了新搭档卢为。在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两人配合默契,一路领先,以347.58分的优异成绩轻松夺冠。

中国组合掌敏洁(右)/卢为以347.58分的成绩夺得冠军——新华社

20岁的陈芋汐:在自律中追求卓越

2019年,首次参加世锦赛的陈芋汐,在光州游泳世锦赛上获得女子单人十米跳台冠军,这也是中国跳水队时隔6年后再次获得该项目的世锦赛冠军,而那时的她还未满 14岁。

东京奥运会延后一年举行,在此期间,陈芋汐长高了足足10厘米,身体的显著变化,给她的比赛成绩带来了较大的波动。此后的三年,对她而言比全红婵更加艰难,因为她的长高速度远超全红婵。每天上秤,已然成为陈芋汐的必备功课。“一天要称 10 次,只要一有空就得上秤。” 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陈芋汐将体重严格控制在 42.5 公斤左右,最大上限绝不超过 43 公斤。以往,她在完成 207C 动作时,可以轻松自如,而如今,每次起跳都要精确计算距离,“转体时得再多收半个身位。”

巴黎奥运会全红婵和陈芋汐——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即便要严格控制饮食,很多喜爱的食物都不能吃,但陈芋汐却在这份自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沉淀、积累,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通过努力达成目标所带来的满足感,远比随心所欲吃喝更有意义,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

在墨西哥,陈芋汐成为了首位拥有超过10个世界冠军的05后跳水运动员。本次比赛的10米台决赛,转折发生在第二跳,陈芋汐的407C动作堪称完美,裁判给出三个满分,使得该动作得分飙到92.8分,比巴黎奥运会时还要高出1.3分。

瓜达拉哈拉(墨西哥),冠军中国选手陈芋汐在颁奖仪式后展示金牌——新华社

18岁的全红婵:继续同发育做斗争

前往墨西哥前,全红婵提前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视频连线时,师兄谢思埸送上了祝福,当镜头转向战术板,全红婵的名字旁,清晰标注着 “减重 2.5kg” 的红色批注。

这是她成年后的第一场比赛,赛后,她坦言:“曾经的感觉可能找不到了。”

东京奥运会夺冠时,全红婵身高1.43米、体重仅33公斤。备战巴黎奥运会的最后一年,她也开始长身高和体重,“207C怎么跳都歪。”这个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的动作,要求空中轴心稳如标尺,哪怕长高1厘米,都会让翻腾速度慢0.3秒。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全红婵加大了体能和力量训练的强度,最终卫冕奥运金牌。当时她比东京奥运会时长高了7厘米,体重也增加了7公斤。

瓜达拉哈拉(墨西哥),中国选手全红婵在比赛中——新华社

进入洛杉矶奥运周期,身高和体重仍然是全红婵在赛场外面对的最大“对手”。在教练组的战术笔记里,“207C动作稳定性”仍被圈了出来。可以说,电子秤显示的数字与跳台完美抛物线之间的博弈,正成为教练团队的核心议题。

为了帮助全红婵平稳度过发育期,教练组特意安排陈若琳担任她的教练。女子跳台选手能够坚持两到三个奥运周期,并且成功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可谓凤毛麟角,陈若琳便是其中之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凭借精湛的技艺,一共斩获5枚奥运金牌。据悉,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陈若琳每天仅吃一顿饭,并通过大运动量训练,确保肌肉和体能始终在线。

中国首位女子跳板奥运冠军高敏曾指出:“生长发育期对于女子跳台选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长身高、长体重意味着需要增强力量、调整技术结构,一旦力量和技术不匹配,就会出现状态下滑。”

发育关是跳台选手的必修课。只有成功跨越这道难关,才能迎来运动生涯的新生。

全红婵在陈若琳指导下热身——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