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Deepseek “严重烂尾”?英伟达再创历史新高!说好的“东升西落”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6 18:47:00    

最近Deepseek的关注度正持续下降!有数据显示,Deepseek的用户活跃度从春节高点的15%一路滑到目前的3%。

Deepseek的R2升级版难产,网络上多了不少对Deepseek的吐槽,对于稍微敏感一些的问题,它就开始“沉默”……

而一度被Deepseek“威胁”的英伟达股价再创新高,突破160美元,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碾压苹果历史峰值,AI芯片霸主地位无人撼动。

反观A股,“东升西落”成了银行股的独角戏,科技基金被迫“挂羊头卖狗肉”,重仓银行股撑场面。寒武纪们还在苦苦追赶,CUDA生态壁垒却让英伟达的“超级螺旋”越转越快。

大A的“银伟达”们扛着指数冲锋,但若科技赛道迟迟不接棒,这波行情能走多远?

全球AI盛宴,我们真的只能旁观?说好的“东升西落”呢?

Deepseek为啥凉凉?

根据之前的《The Information》独家爆料,DeepSeek R2原计划今年5月推出,但现在依然没有动静,也不能怪大家有质疑。

相关消息,核心原因竟是创始人梁文峰对模型性能“不满意”。那么这个“不满意”到底有多不满意?是不敌OpenAI o3,还是对比R1没有多少突破?

此外,有国内知情人士的消息称,R2研发进程缓慢可能是由于缺少英伟达H20芯片。要知道R1的训练总计耗费了3万块H20(国内特供版)、1万块H800和1万块H100。所以在H20吃紧的情况下,预计耗费更多算力资源的R2难免受到波及。事实上,这不是R2第一次被曝项目延期了,最早能追溯到今年4月份。

不仅仅是Deepseek的升级版难产,同时网络上多了不少对Deepseek的吐槽。

有数据显示,Deepseek的用户活跃度从春节高点的15%一路滑到目前的3%,基本跟凉凉画等号。

有人说功能bug多,有人吐槽反应慢,还有人直接甩一句不好用,卸了。这感觉就像点了个外卖,菜单上写着五星级牛排,结果送来一盘嚼不动的牛腱子。你说气不气?

更有资深人士称,deepseek已经严重烂尾。其逻辑是:

现在的deepseek有非常强大的过滤器,一问到什么负面或者敏感议题,经常回撤答案,仿佛意识到自己泄露了什么机密。它的沉默,震耳欲聋。一个失去灵魂的传声筒,就只是一个高级点的聊天玩具罢了。看似智能,实则在构建全新的愚昧系统。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ai。

为什么一度将英伟达吓出了冷汗的国产之光,会沦落到今天这个模样?为什么deepseek成为一个自我阉割只报喜不报忧的乖宝宝?背后值得深思。除了自我阉割外,deepseek还严重烂尾。早期DeepSeek是通过蒸馏ChatGPT的回答体系,答案质量非常高。

但是开源之后,接入的是简中互联网,被喂进去了成千上万的营销软文,标题党和阴谋论。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也只能是垃圾。然后AI还会继续吃自己生产出来的内容,成了信息污染闭环。所以现在经常发现,deepseek会将小说变成历史,童话变成报告,信任一夜崩塌。

英伟达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本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龙头英伟达股价触及160.98美元的历史新高,市值随之突破3.92万亿美元,市值超过苹果公司在2024年12月26日收盘价创下3.91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近期英伟达股价呈现波动上涨趋势。6月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上涨了17.92%。今年年初至7月3日,英伟达股价累计上涨了18.67%。

春节之后和清明之后,英伟达一度迎来两大冰点,现在马后炮回头来看,那时候都是绝好的买点。

英伟达股价与市值不断上涨,主要归因于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当下,全球对于AI芯片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无论是科技巨头们建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还是新兴科技企业进行模型训练与推理,均对英伟达高端处理器有高需求。

更重要的是,其全球垄断地位没有受到后来者的挑战。

从业绩看,在5月底公布的最新季度财报中,英伟达业绩还在增长。英伟达2026财年第一季度营收440.62亿美元,同比增长69%,净利润187.75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391亿美元,同比增长73%,Blackwell架构芯片占数据中心收入近70%,显示英伟达已推动AI芯片从Hopper架构向Blackwell架构过渡。

此外,在上周的英伟达股东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则谈到市场对算力的需求还在增长。他表示,推理需要更多计算。仅在过去一年时间里,tokens(词元)生成就激增了50到100倍。为了满足这种指数级的激增,大型人工智能工厂正在各地崛起。仅微软在上个季度就处理了超过100万亿的tokens,是一年前的5倍。

黄仁勋还表示,公司在多个领域都有增长机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是最大的两个机会,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机会。未来将有数十亿台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和数十万个机器人工厂,它们都将由英伟达的技术驱动。

这两天,之前被嘲笑的但斌又跳出来了,其演讲称,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是谁?毫无疑问就是类似于英伟达,Meta等相关的这样一些公司。要投“轻资产、高盈利”的商业模式。

要怎样去赚到100倍呢?一定要用产业的眼光,要用10年、20年、30年的眼光。互联网的周期大概是30年,智能手机也20年了。从长视角看,我们仅仅处于AI爆发的第一天,一切就是刚刚开始。如果我们能够活到像芒格,像巴菲特的年龄,如果再从业四十年,是有可能产生一个奇迹的。但是这个奇迹一定是我们扎根中国,放眼全球,从全球的角度,跟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共同成长,这样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说好的“东升西落”呢?

2025年年初之后,市场一直渲染“东升西落”的叙事,但股市做出了最诚实的回答。

科技资产依然是一地鸡毛,A股还没有看到能够扛打的AI公司、机器人公司。“东升”升的只是银行等少数资产。

不少名为“XX科技”、“XX智能”的科技策略基金重仓的都是银行股,有些搞笑和讽刺。或许是他们在大A真找不着能买的科技股了吧?

在人工智能和科技领域投资上,我们的确应该要学习但斌放眼全球的眼光和思路。

据目前来看,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已形成“超级螺旋”效应。其Blackwell架构芯片占数据中心收入近70%,H20、H100等高端产品在算力性能、能效比和生态兼容性上全面领先。

反观国内企业,尽管华为昇腾、寒武纪等企业加速追赶,但技术差距依然显著。例如,寒武纪2025年第一季度虽实现营收激增,但其核心产品仍需依赖传统业务支撑,真正的AI芯片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

更关键的是,英伟达通过CUDA生态构建了不可替代的软件壁垒,开发者社区和合作伙伴网络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而国内企业在生态建设上仍处于早期阶段。

上周五,又是银行股大放异彩的一天,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9股同日创出历史新高。年内而言,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有15只银行股刷出过历史新高,占42只银行股的35.7%。42只银行股的涨跌幅中位数为18.7%同期沪深300指数涨1.2%。板块最新市值15.96万亿元,较2024年末的13.58万亿元增加2.38万亿元。

具体而言,浦发银行是年内最能涨的银行股,涨幅为41.69%。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年内也上涨超过30%。对此,有股民戏谑,“别涨了,我买还不行嘛”。还有股民将银行称之为“银伟达”“银斯达克”。

为什么这一两年来,他们要死顶银行?

其实道理很简单:第一就是必须要死命护住3000点一线,经济下行,大家都难的时候,一定要先靠指数稳定住局面;第二也就是XX队买银行更放心,更能从容KZ指数。

就大A短期走势来说,银行是稳住指数,但后面要看题材股、赛道股能否走出赚钱效应,否则就要小心了。

附件:A股一周重要交易数据

1、500亿市值以上公司本周涨幅TOP5

2、100-500亿市值以上公司本周涨幅TOP5

3、100亿以下市值公司本周涨幅TOP5

4、本周跌幅TOP10

本文源自价值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