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华为、腾讯、比亚迪都来了!广东携3.5万个岗位发出邀约,800个岗位年薪百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0:02:00    

借力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广东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

4月13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以下称“上海站招聘会”)正式启动,广东省以深圳为主力,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751家单位来沪,组成“顶配引才团”,拟招聘岗位超过3.5万个。

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站招聘会场内场外一度排起长龙,应聘者人头攒动。求职者热情似火,招聘者也诚意满满,据了解,年薪50万—100万元的岗位超4000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800个。

领军企业招聘区最火爆

上海站招聘会现场,哪些企业展位前排队最长?答案无疑是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领军企业。

以比亚迪为例,即便午饭时间,该公司的招聘展位前依然排着长队。招聘人员的手头上已放着一摞厚厚的简历,旁边的凳子上同样放着一沓简历。

比亚迪招聘总监许云龙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此次带来了近1000个岗位,包括算法工程师、光学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岗位,提供的薪酬在市场上较有竞争力,月薪从1万元到4万元不等。

“新能源汽车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机械车辆工程等学科,而是转向包括算法、计算机在内的软件学科的交叉型人才。”许云龙表示,尤其是智能驾驶的兴起,对偏软件的人才需求逐步增多,“希望吸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加入比亚迪”。

招商局等一些央国企则组团招聘。招商局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对应届生的招聘数量每年都在逐年增长,此次统筹了旗下6家公司共同参加上海站招聘会,70多个岗位合计拟招聘300多人。

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中的多家明星企业,在上海站招聘会现场同样吸睛。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郭彦东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此次开放了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岗位,“企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招聘规模将有50%的增长”。

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张闪也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公司此次拟招聘具身智能算法工程师、仿真算法工程师等偏研发类岗位,“公司业务持续扩张,对人才需求量较大,此次招聘人数达几十位”。

来自主办方的消息显示,上海站招聘会作为N城联动的首场活动,751家单位组成的“顶配引才团”,拟招聘岗位逾3.5万个。

经过一天的招聘,企业收获颇丰。兆驰股份人事经理伍佳收到了近50份简历。“海外贸易类岗位应聘者较多。在当前美国关税背景下,我们招聘海外业务人员,旨在进一步开拓全球市场。”伍佳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是公司首次在上海招聘,学生的素质以及他们对就业预期的匹配度都较高。”

有招聘岗位年薪开出150万元

上海站招聘会哪些岗位薪酬最高?记者现场看到,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企业的相关岗位薪酬属于较高者。

张闪告诉记者,公司招聘岗位的薪酬相较于其他行业较有竞争力,软件测试类以及算法类工程师,年薪接近百万,“除了竞争力的薪酬外,公司还会考虑期权激励”。

在众擎机器人展台,记者注意到,具身算法工程师、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工程师等岗位最高月薪都开出6万元。智平方拟招聘的机器人软件开发工程师、机器人系统工程师以及机器臂运动控制算法工程师等岗位,最高年薪也都开到80万元。

不过,机器人企业并非薪酬最高者。记者看到,鹏城国家实验室招聘的研究院等岗位,开出了最高150万元的年薪,面向全球招募顶尖科研人才。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简称“光明实验室”)针对天才新星的招聘,也开出了100万元/年起的薪酬。

来自主办方的消息,从薪酬来看,上海站招聘会年薪50万—100万元的岗位超4000个,10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800个。此举反映出广东企业对高端人才的渴求。

到深圳逐梦!左丁等现身说法

数据显示,深圳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首位。为何选择深圳?开场仪式上,不少在深圳工作的企业家、科学家现身说法,分享自己在深圳逐梦的故事。

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海荣,现场讲述了自己在深圳扎根做科研的故事。

他说,深圳是自己梦想启航的地方。2007年5月,他带着两个行李箱从旧金山回国,选择了深圳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的18年里,他见证了深圳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的过程。

在郑海荣眼中,深圳的魔力在于“半小时产学研生态圈”。他说,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汇聚了大科学装置、高水平实验室和全球顶尖企业,形成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半小时产学研生态圈”的独特优势。国家赋予的“双区驱动”战略,更让深圳成为链接全球资源、服务国家战略的“超级接口”。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说,自己选择深圳有三个关键原因:有资源、有温度、有速度。比如,深圳能为符合条件的海归人才创业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创业资助,这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启动资金。而当时深圳招才引智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上来就谈补助、谈钱,而是谈技术市场、谈未来前景。对于技术出身的陈宁来说,这比直接给钱更加宝贵。

据了解,深圳在创新创业方面推出了“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入库项目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研发资助支持。对来深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和港澳青年,提供留创园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场地支持,最高100万元的创业补贴和奖励。对来深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涵盖一次性创业资助、场地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深创投董事长左丁表示,来到深圳,就是来到了愿意为梦想买单的风投创投高地。深圳作为全国大胆资本的发源地,出台了国内首个地方创投法规,设立了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千亿级引导基金集群,拥有1560多家创投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5万亿元,各项数据均位居中国前三。

“只要同学们怀揣梦想,励志创新,勇于改变世界,深圳创投机构就会为你的原创买单,耐心陪伴你,以成为参天大树。”左丁表示,深创投集团建立了完善的基金群,支持种子期、天使期、初创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的创业,“上个月,深创投启动了种子训练营活动,将提供千万级的创业启动资金”。

“深圳独特的魅力在于它始终相信年轻人的力量,这里有春天的故事,这里也有对失败者的包容,有奋斗者共赢的公平。”郑海荣表示,“这座城市会用开放、包容、高效告诉你深圳真的没有天花板,只有属于奋斗者的星辰大海。”

责编:叶舒筠

校对:彭其华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