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造谣的法律责任主要根据行为人的具体行为及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可能涉及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及相关司法解释,编造虚假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综上所述,网络造谣的处罚根据行为人的违法情节、行为方式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面临从拘留、罚款到有期徒刑等不同程度的处罚。具体处罚如下:
一般情况: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等,可能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严重情况: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特别严重情况: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点击或转发次数达到一定数量,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建议在面临网络造谣指控时,行为人应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事实,以减轻可能的法律后果。